此前,日本發生的強烈地震和海嘯引發一場核危機,激起全世界有關核能安全的辯論。中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提高太陽能裝機容量目標的。《上海證券報》引述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的話說,中國希望2015年及2020年太陽能裝機容量分別達到1000萬千瓦和5000萬千瓦。中國官方媒體4月報道稱,中國當前太陽能裝機容量不到100萬千瓦。
中國經過30年的無節制增長及由此帶來的污染,一些地方的空氣和水的質量已成全球最差。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領導人計劃今后10年投入數千億美元開發清潔能源,希望到202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比重15%的目標。目前,中國70%的能源供應來自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煤炭。
英國《金融時報》5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反思太陽能電池板增長中國當局將調查該國太陽能電池板業的質量標準。此舉突顯北京正加大力度監管清潔能源制造企業增長失控的現象。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還是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生產國。近年來,中國制造商憑借成本優勢,接連從西方競爭對手那里奪取市場份額。但有跡象顯示,中國政府正對某些清潔能源行業的質量標準進行整治。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業目前缺乏一套針對電池板(即光伏組件)的國內認證方案。“質量調查很快將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長馬學祿說,“中國的光伏產業剛剛起步,因此這項調查將促進行業標準化和太陽能企業的健康發展。”
分析師表示,2010年全球太陽能制造商斬獲頗豐,引得中國商人效仿,紛紛創辦小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企業。“很多人看到后說,我們要投下幾百萬,大賺一把,”麥格理銀行分析師約瑟夫·奎因說,“一些人設立假工廠,根本不生產東西,只是購買組件,然后轉手賣出。有的甚至干脆購買電芯,聲稱是自己的產品,然后賣給別人。”
雖然調查的時間尚不明朗,但分析師表示,整頓質量的行動可能對規模較小、面向中國市場銷售的低端制造商影響最大。中國的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已達到美國和歐盟標準,它們主要向海外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