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調查,我們擷取了全國包括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山西、陜西、北京、天津等地區1000份樣本。在對他們的電話問卷調查中,我們能感受到經銷商在廠方和終端消費者之間的糾結和無奈,及對未來銷售前景依然樂觀的狀態。
太陽能繁榮期涌入大量經銷商
對太陽能經銷商進行“經營太陽能多長時間”的問卷調查中,12%的太陽能經銷商開始經銷太陽能的時間在1年以下,47%的太陽能經銷商經營太陽能的時間在2—5年,41%的太陽能經銷商經營太陽能的時間在5年以上。
由此可見,隨著全國太陽能銷售市場進入發展的平臺期,新進入太陽能行業的經銷商開始減少。而經營2—5年的經銷商恰好趕上了2005年左右全國太陽能快速發展的繁榮期,當時銷售形勢的上揚,讓加入太陽能銷售領域的經銷商急劇增加。5年以上的經銷商大都經歷了太陽能銷售起步到繁榮的完整過程。
第一季度銷售遇冷
對太陽能經銷商進行“今年開春以來的銷售同比去年的增長情況”的問卷調查中,22%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同比去年增長,29%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同比去年持平,49%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同比去年下降。
在2009年家電下鄉政策刺激下,國內太陽能市場在短時間內被過度挖掘,加之太陽能熱水器更新換代的時間較長,太陽能在國內市場暫時進入了發展的平臺期。2010年開春以來,太陽能熱水器國內銷售整體趨冷。
形勢嚴峻,依然樂觀
對太陽能經銷商進行“對2011年下半年的市場是否樂觀”的問卷調查中,56%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對前景樂觀,44%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對前景不樂觀。
就目前的終端市場而言,盡管遭遇出貨不暢,但事實上太陽能熱水器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例如今年中央將安排建設各類保障房1000萬套,并大規模地推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應用,這對于太陽能行業來說,都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增量。
工程市場蘊含的市場機會已被大部分經銷商捕捉到。2011年,工程市場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在這種情況下,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眼下的行業形勢,并保持謹慎樂觀,將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經銷商的品牌忠誠度高
對太陽能經銷商進行“2011年您打算換品牌嗎?”的問卷調查中,18%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準備換品牌,61%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不換品牌,21%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不確定。
61%的比例印證了經銷商們的信心和樂觀,也印證了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而18%換品牌的比例則說明太陽能行業的洗牌仍在繼續,部分品牌在經銷商的選擇中,將淡出太陽能熱水器的歷史舞臺。
專業化經營占主體
對太陽能經銷商進行“是否專業經營太陽能?”的問卷調查中,62%的太陽能經銷商是專業經營太陽能,38%的太陽能經銷商不是專業經營太陽能。
太陽能行業從一開始就屬于“草根行業”,最初發跡于水暖建材兼營店,大都是店家兼帶著銷售,隨著我國對節能減排低碳的需求、相關政策的扶持、太陽能企業自身的努力,太陽能作為新能源中的典型代表開始脫穎而出。隨著太陽能產品的銷售逐步走向正規化,越來越多的太陽能專營店開始涌現。太陽能專營店對于企業品牌和企業文化的樹立、傳播大有裨益。
以單品牌運作為主
在對太陽能經銷商經營品牌數量的調查中,45%的太陽能經銷商是單品牌經營,30%的太陽能經銷商是雙品牌經營,25%的太陽能經銷商是多品牌經營。合計經營兩品牌以上的共有55%的比例。從太陽能經銷商的忠誠度來說,45%的單品牌經營比例說明太陽能經銷商對品牌的忠誠度相對較高。
對于廠家來說,一般而言,并不喜歡太陽能經銷商進行多品牌操作,因為多品牌操作容易弱化單一品牌在同店的影響力。同時,多品牌操作對于太陽能經銷商來說也是雙刃劍,一方面產品的多品牌多價位多檔次,可以滿足消費者多層面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多品牌操作不利于單店的品牌文化建設,也對單一品牌的銷售返利產生一定的影響。
漲價既成事實
對太陽能經銷商進行“廠家對價格是否調整”的問卷調查中,53%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廠家提價了,37%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價格和以往持平,10%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價格下降。
在原材料漲價的現實面前,適當提高產品價格這是維持企業生存和利潤的必要措施,大部分廠家選擇了提價,但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廠家通過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單位損耗、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等措施節省企業運營成本,自行消化上游原材料的漲價壓力。而部分價格下降的產品大都是促銷機型,或者是一些雜牌機退出市場前的拋售行為。
對新品接受度高
在電話調研樣本中,72%的太陽能經銷商選擇了推新品,28%的太陽能經銷商沒有選擇推新品。新品通常意味著能給太陽能經銷商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同時新產品帶來的新技術、新形象也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因此不管行業形勢如何,太陽能經銷商大都愿意嘗試推新品,以期獲得較好的銷售和較大的利潤增長空間。
此外,新品能夠部分消化生產成本的上漲,比起舊款產品價格的直接上漲,新品相對易于為消費者接受。
促銷投入,始現兩極分化
對太陽能經銷商進行“廠家促銷投入對比去年同期”的問卷調查中,18%的太陽能經銷商選擇了增長,54%的太陽能經銷商選擇了持平,28%的太陽能經銷商選擇了下降。
從中可以看出,隨著行業形勢的嚴峻,行業洗牌的深入,太陽能企業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大企業隨著企業的良性發展將增加對終端的促銷投入,運行不佳、瀕臨倒閉的企業則往往只能選擇縮減促銷投入。隨著競爭的加劇,兩極分化現象將更加嚴重,最后可能剩下幾大寡頭的競爭局面。
價格依然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在對太陽能經銷商進行“消費者購買太陽能最關注哪些問題”的問卷調查中,25%的太陽能經銷商認為消費者最關注的是產品質量,30%的太陽能經銷商認為消費者最關注的是產品價格,25%的太陽能經銷商認為消費者最關注的是品牌,20%的太陽能經銷商認為消費者最關注的是售后服務。
問卷調查表明,消費者對價格的關注度最高,消費者普遍對價格較為敏感。消費者關注第二位的是“品牌”,這說明我國消費者的品牌意識開始萌芽和發展,他們開始重視品牌的力量。在調查中,有太陽能經銷商坦言,因太陽能產品技術相對簡單,消費者對太陽能產品質量的重視度反而不夠高。
售后服務差強人意
在廠家的售后服務滿意度方面,37%的太陽能經銷商對廠家的售后服務表示滿意,23%的太陽能經銷商對廠家的售后表示不滿意,40%的太陽能經銷商表示廠家的售后一般。23%的“不滿意度”和40%的“一般”凸顯了太陽能企業在對經銷商售后服務上面的劣勢,如何在廣闊的市場范圍內給予經銷商規范、系統的售后服務,將是對眾多太陽能企業的一個重要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