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看似光伏產業遠未飽和,另一方面是眾多光伏企業面臨困境。截至10月26日,國內已經披露了三季報的光伏概念股共有22家,雖然業績同比下滑僅7家,但環比下滑則多達16家,約占已披露總量的七成。與此同時,在美上市的光伏概念股均出現業績大幅下滑。其中,無錫尚德中報凈虧2.595億美元,同比下滑48.4%、環比下滑912.74%;賽維LDK二季度凈虧損為8770萬美元,同比下滑294.69%、環比下滑164.76%;晶澳太陽能二季度凈虧損為3540萬美元;天合光能二季度凈虧損為1180萬美元,據記者了解,國內超過1/3的光伏企業瀕臨破產。
事實上,上半年歐洲市場已開始發生變動。2月,德國調整了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方案,2011年中期上網電價下調幅度根據今年3-5月的年化裝機規模來確定。當年化裝機規模超過3.5GW時,裝機量每增加1GW,光伏補貼下調3%;6月,意大利出臺光伏新政策明確,原有上網電價補貼將進一步削減4%-11%,從6月份開始上網電價將以月為單位進行調整,預計到2011年底,上網電價補貼將下降26%-42%;捷克擬從2011年起對已建的光伏電站增收26%的稅費。而德國、意大利和捷克去年光伏裝機總量占全球近66.5%,全球光伏產業均遭重創。
曾經代表世界能源未來的太陽能發電到底是怎么了?長期關注光伏產業的一位專家一語道出了真實:光伏產業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據專家介紹,光伏產業一直靠政府補貼發展,但是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光伏發電相比傳統發電模式,成本太高,而且光伏發電產品制造本身也是高能耗高污染行業,與人類利用太陽能獲取清潔能源的初衷背道而馳,這才是光伏產業此次危機的根源所在。
光伏產業的噩夢遠沒有結束。盡管美國擬對中國光伏組件展開“雙反”調查本身也是一柄雙刃劍,但這個消息還是讓中國光伏出口企業膽顫心驚,而歐盟國家的政府近來深陷債務泥潭,不得不削減對本國光伏產業的補貼,導致對中國的光伏組件需求銳減,這對嚴重依賴出口的中國光伏組件生產商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而日前,一個有關太陽能光熱發電的重磅消息在深圳發布,或將光伏產業推向絕境。據國內媒體報道,世界首臺24小時太陽能光熱發電機組已經在深圳正式安裝,不日即可正式開始發電。這臺由深圳陽能科技和深圳勁通實業聯合研制的光熱發電機組大幅降低了太陽能發電成本,機組自身的能耗遠低于光伏,且完全無污染。特別是該機組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發電。據深圳陽能科技董事長許玉提介紹,這臺光熱發電機組采取了最新的聚光儲熱技術和低溫發電技術,將光伏等現有發電技術遠遠拋在了身后。而據了解該發電機組的專家介紹,這臺機組無疑代表了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方向,低廉、方便、清潔的特性,將讓光熱發電進入急速發展期,最終實現大規模并網發電,徹底將人類帶入清潔能源新時代。截止發稿前,記者獲悉,該太陽能24小時不間斷光熱發電機組已引起來自國內外多家風投資本的興趣,深圳陽能科技正挑選合適的商業伙伴,共同推動人類在能源市場上邁出這一大步。或許,光熱發電才是光伏的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