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必修課。筆者發現一批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已經踏上國際化征程,更有一批企業厲兵秣馬磨刀霍霍。國內市場競爭的激烈使得很多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眼光轉向了海外,出口面向亞洲、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的50多個國家。出口額較大的企業有江蘇太陽雨、山東力諾瑞特、北京桑普、廣東五星、山東桑樂等;江蘇太陽雨和北京桑普等公司在海外建立了分公司。在大好形勢下我們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充分考慮到隱藏的風險:贏利風險和品牌風險。
因此,我國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要轉變策略,正確認識自身的優勢,采取穩步推進的步驟,逐步占領國外市場。
首先正確看待我們的優勢。中國太陽能熱水器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而且太陽能集熱器和真空管是中國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這一點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承認。歐洲一年的總推廣量比不上我們國家一家大型企業的年產量。我們的第二個優勢是價格優勢,人工成本低于歐美國家。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大真空管等核心產品的推廣力度。同時積極依托國內市場優勢,開發第二代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贏得競爭優勢,逐步擺脫代工工廠的形象。
其次要把全球市場當成一盤棋來看,首先從薄弱市場取得突破,從而贏得局部優勢。中國的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在非洲和東南亞市場上的開發力度是很大的,市場發展迅速。太陽雨公司在韓國設立了駐外機構,2008年6月皇明越南、巴基斯坦分公司成立,開始邁出國際化的扎實一步,更多的企業是廣泛招聘國際經銷商,通過代理的方式建設自己的銷售網絡。
太陽能熱水器的國際化可以借鑒海爾國際化的模式,但絕對不能照搬“海爾模式”。海爾國際化步伐采取的策略是“先難后易”的戰略,即首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分量重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當海爾產品在當地的銷量達到當地建廠的盈虧平衡點時,則開始在當地建立工廠。
從上述事例可知,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走向國際化的有效路徑可以為:以技術優勢引導的價格戰略,逐步轉化成局部市場的規模產銷量優勢,最終在技術和市場占有率基礎上創建自己的品牌優勢。根據公司層戰略和業務層戰略,我們可以走“先易后難”的策略。
另外,力諾集團的國際化經驗也可以借鑒。太陽能熱水器重要原材料高硼硅玻璃主要的生產材料是五水硼砂、硼酸,產地均來源于國外,主要為土耳其、美國、俄羅斯。由于礦產資源稀缺,日益成為各國爭奪的戰略物資,因此近年來各國開始限制出口,由此帶來了國內原材料供應的緊張。為了緩解供應壓力,國內有實力的企業開始走出國門通過參股等形式介入國外的礦產資源開發。力諾集團為了解決原材料問題和運輸問題,直接參股土耳其硼砂礦,在當地開設窯爐,將硼砂硼酸就地轉化成高硼硅玻璃管,然后深加工成為真空管成品直接向歐洲附近地區銷售,大大減少了運輸費用和周轉時間,贏得了競爭的優勢。
總而言之,對于中國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來說,走出去是擺脫現狀,創造機遇的優選途徑。因此廣大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力爭早日走出國門,開始國際化戰略。
資本戰略
由于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快速發展,資本成了廣大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發展的瓶頸。適時制定資本戰略,將企業推向資本市場,將其市場化,以此獲得所需資金,無疑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目前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有以下幾種籌資渠道:
★國內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目前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大約95%以上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都是采用貸款的形式。雖然央行有多個文件規定,銀行貸款現階段從緊,將一部分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排除在門外。但是,太陽能業務目前仍普遍被銀行視為優質資產,商業銀行的信貸熱情絲毫未減。
★私募基金
產業前景良好、利潤率相對豐厚的太陽能市場對證券市場上現有的6000億元的私募基金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然而,有關產業基金法律的缺位,卻存在很大的風險。目前這些資金也是借財務管理公司、投資公司等形式存在,自然在具體運作上缺乏規范,留有隱患。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在利用該部分資金時,要充分評估風險。
2008年4月,國際知名投資機構高盛、鼎輝與皇明簽訂合作意向書并準備注資1億美元,支持皇明進一步擴大發展規模。目前皇明是國內第一家借助風險投資資本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但絕對不會是最后一個,太陽雨和桑樂等幾家企業正在和風投資本接觸,我們拭目以待,如果成功,將為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融資開辟一條有效道路。
★上市融資
上市是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獲取資金,實行資本運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企業品牌提升的良好途徑。盡管中國證監會對于規范股票首次發行做出嚴格限制,但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上市的熱情仍然不減。目前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數量過多、資金實力普遍低下,直接上市難度很大。目前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上市渠道主要通過海外上市和國內上市兩種途徑。
自無錫尚德在紐交所上市以來,太陽能企業就廣受追捧。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江蘇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日前在美國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上市,加之此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阿特斯太陽能有限公司,目前在美國上市的就有四家中國太陽能公司。
在國外上市以后,不僅能夠獲得充足的發展資本,而且可以提升企業形象,彰顯企業信用等級,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增強國際競爭力以及提高企業和股東財務規劃彈性等。選擇海外上市融資,有直接上市和間接上市兩種途徑。條件成熟的企業會選擇直接上市;對于相當多的中國企業而言,直接在海外上市的條件尚不夠成熟,且直接在海外上市成本昂貴,上市所需時間通常在一年以上,而上市成功與否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多,風險較大。因此,反向兼并間接上市成了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的最快最直接的途徑,反向兼并上市是指美國殼公司以增發新股的形式將控股權出讓給希望上市的中國企業。據行業內部人士透露,濟南市高新開發區的某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正在積極籌備,準備選擇在新加坡或法國創業板上市融資。
國內太陽能企業上市并成功融資的企業不在少數,但大多數太陽能上市企業局限在太陽能光電池領域,只有少數幾家從事太陽能熱水器原材料的生產(例如力諾瑞特),有的甚至只是捆綁太陽能概念上市,真正的太陽能整機企業上市的目前沒有一家。
皇明太陽能引入高盛和鼎輝的最終意圖也是要謀求上市。自從2007年皇明董事長黃鳴公開表示放棄海外上市的想法,爭取盡快在國內A股上市。目前皇明正在高盛和鼎輝的策劃下,積極進行上市準備。2008年年初,高盛及鼎暉投資就已經與皇明達成了投資協議,由于隨后金融危機不斷加劇,特別是2008年9月雷曼公司破產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因此這筆價值1億美元投資交易的正式宣布被多次推遲。2008年12月12日,皇明在北京與美國高盛集團及中國風投基金鼎暉投資達成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皇明將從兩家投資機構獲得將近1億美元的資本注入,用于研發技術的提高。在全球變暖、環境日趨惡化及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被眾多投資者看好。
當前,皇明太陽能集團正在進行股份制改造。黃鳴稱,希望未來自己持有50%的股本,員工和經銷商持有超過10%的股本,私募約20%多,余下的給另外合作伙伴。皇明之所以選定在國內上市是主要考慮產品主要面向國內消費者,在國內上市,將會獲得更高市盈率,同時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國內知名度。自1996年起,皇明集團就開始推行“獎勵股金準備金制度”。這項制度大致描述如下:根據績效考核,員工每年年終獎金采取一半現金,一半股金準備金(以券形式發放)的方式。這部分股金準備金可以累計,每半年付一次利息,每5年可以提一次現,期間不能提現。企業一旦上市,股金準備金可以兌換為企業原始股,以此為基數,公司再贈與相同數額的原始股份,自己還有權認購相同數量的原始股。由于此項制度,皇明上市后,集團內部可能誕生若干個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綜上所述,資本戰略是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解決資本問題的必由之路,從而實現管理提升和運營模式跨越式的轉變。
作者:|趙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