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質量門"事件后,一批太陽能小企業小作坊被市場淘汰,但低、小、散的狀況依然存在,一些小企業在新政出臺后表現出的浮躁心態,更值得警醒。目前,太陽能熱利用主要還是局限于最低端的太陽能熱水器,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準入門檻低,產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創新不強,整個行業被稱之為草根行業,這種現狀也不僅限于海寧。
也正因此,即將結束的家電下鄉計劃,讓許多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感到焦慮。“這幾年家電下鄉計劃,拉動了農村市場的銷售,實際上也使農村地區暫時達到了階段性飽和。”徐朱靈說,“到今年年底,家電下鄉計劃結束,預期屆時產品銷量將會大幅下降。”
現在的情況是,在前幾年產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有一些小作坊通過政策利好的推動,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但從根本上說,它們并不掌握核心技術,絕大多數無法自行完成產品設計、選材、制造工藝,而很多經營者也并沒有實業精神,這種短視還在造成不良的影響,假冒偽劣并沒有絕根,新的利好政策出臺后,不少太陽能小企業小作坊又開始浮躁了。”
根據高效節能太陽能熱水器惠民工程推廣實施細則,推廣期限暫定為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根據水箱容積和能效標準的不同,補貼幅度100元-500元不等。對已享受“家電下鄉”等其他財政補助政策的產品,不再給予補貼。作為使用清潔能源的太陽能熱水器,雖然是首次納入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的政策中,但占據了很大的份額。”中國節能協會太陽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霍志臣稱,265億元的節能家電補貼政策中,太陽能熱水器占15%以上,近40億元的補貼規模,約可補貼1000萬臺,而100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的需求量將給行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空間。
這一刺激消費的政策一經推出,許多小企業以為,這是他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想方設法要搭上這次機會,然而此次惠民工程對太陽能產品的能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業中標,也不再像前幾輪家電下鄉那樣手到擒來。就目前情況來看,有些企業明知自身沒有入圍的條件,卻在拼命找路子托關系,甚至企圖偽造能效檢測報告,以證明自己產品的能效2級及以上水平。有些企業認為,先把申報材料交上去,即便最終無法達到推廣數量目標,只要能列入推廣企業名錄,就能給銷售帶來推動,這種做法,在此次惠民工程中是行不通的。
筆者同太陽能品牌營銷專家周理民先生易通參與了剛剛結束的第一輪太陽能惠民工程,感慨頗多,周理民先生指出:此次投標對于那些只想投機取巧、假冒偽劣,想借政策利好賺筆快錢企業來說,已經沒有了太多的生存空間。只有負責任做產品,有誠信搞經營,堅持轉型創新,行業才會被消費者尊重,企業才能樹立品牌。
太陽能熱水器已在草根行業的“惡名”之下摸爬滾打了太長的時間,此次惠民工程將太陽能熱水器納入到投標范圍之內,可以說是提高太陽能行業準入門檻的一個有力的措施,勢必幫助行業走出低谷,再上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