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發展是產業前進的根本,而政策的引領則是企業發展的啟明星。太陽能熱水器是可再生能源行業中普及率最高的產品,這不僅因為它更貼近民眾生活,也是因為國家一次次將關注的目光投向節能減排,投向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而太陽能熱利用產業也不負眾望地成為國家節能減排的排頭兵。
140項政府政策、36項國家標準,為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但這些政策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需要政府與業內人士共同去完善。然而,企業的發展更在于自身因素,而非政策等外界因素,政策對于產業的發展必不可少,但是企業也決不能以“政策”維生。
政策助力行業蓬勃發展30年
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前進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早在1982年,國務院就發布了專項節能指令,雖然其中并未明確指出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應用,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經成為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的重要方式。一直到2012年6月份開始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沐浴著政策的暖風一路走來,雖然行業也曾歷經坎坷,但是國家政策對于產業發展的支持卻從未放松。
據統計,到2012年,全國各地關于促進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發展的各類政策已經超過了140多項,國家標準達到36項之多,從這些政策我們可以窺見國家對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重視程度。
國家對于太陽能熱利用的重視,不僅因為其使用的是完全清潔、可再生的太陽能,還因為它存在著現實的市場需求,極易推廣。目前我國的太陽能熱水器保有量占到全世界太陽能熱水器總保有量的60%,為國家和世界的節能減排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目前我國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還遠沒有達到飽和水平,還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可以開發。十八大以后國家又新推出了城鎮化戰略與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計劃,這又為“太陽能進城”開辟了一條新路。
時至今日,對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影響最大的家電下鄉政策,依然受到企業的懷念。2009年,太陽能熱水器在經過山東、河南、四川和青島的試點后,正式加入到家電下鄉的大家庭,補貼政策伊始便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強烈反響,4年間,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總產值增長了132.56%,這意味著產業在規模上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同時各太陽能熱利用企業也是賺得盆滿缽滿。這一政策在為國內經濟的拉動和節能減排事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讓產業內部問題進一步擴大,尤其在政策結束后問題愈加顯現。總之,家電下鄉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發展,但也讓產業內部的問題繼續擴大。
目前,對太陽能熱利用企業最具號召力的政策莫過于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國家最新推出的太陽能熱水器利好政策,相比家電下鄉,這一政策在細節上要求的更嚴謹一些,更為重要的是國家還對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提出了能效要求,這對于提高太陽能熱利用企業的產品能效水平來說可謂意義重大;其次,對于身處行業洗牌漩渦的中小企業來說也是危機中的“馬太福音”,讓它們看到了復制家電下鄉輝煌的曙光;最后對于重點抓工程的企業來說也多了一重資質,以后企業在投標工程項目時也多了一分希望。但是由于政策在倉促間起步,而且一些細節問題還有待商榷,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在施行過程中也惹來爭議,比如補貼款撥付問題,騙補問題,操作培訓問題等,這些問題已經影響了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對政策執行的積極性。
家電下鄉也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也罷,這些都是國家以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為初衷而制定的政策,而實際上,這些政策也確實為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國家也需要制定更為全面的支持政策促進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發展,比如稅收政策、補貼政策、強制安裝政策、科研基金等,同時還需要制定比較完善監督管理制度,以保證政策的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