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人妻av,我在野外截取一段视频,天堂网2018,少妇人妻呻呤

歡迎來到清潔供熱分會!
掃碼關注我們
您所在的位置:
安徽: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皖北這樣“變廢為寶”
時間:2021-01-25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初入皖北大地,遼闊無邊的清新碧波撲入視野,密密層層的柔嫩麥苗平展地延伸著,一派生機。近日,“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深入安徽省碭山、利辛、懷遠等地,探訪走出貧困的皖北村莊新風貌。

 

  在皖北地區,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通過資源充分循環利用,生態增值、農民增收、農村增色,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扶貧產業模式。

 

  懷遠:一根草繩牽出一條致富路

 

  “別看我這把年紀,一天能編10來盤草繩,掙個五六十塊錢不成問題!”75歲的唐元標是安徽省懷遠縣白蓮坡鎮新莊村村民,因病長期行動不便。自從村里成立了草編專業合作社,唐大爺可以免費使用合作社提供的電動草繩機在家門口掙錢,每月還能有200元就業補貼。靠著務工和土地流轉,唐大爺一家在2017年就摘掉了“貧困帽”。

 

  “20多年前我就看好草編前景,開始做草繩生意了。相比塑料繩,草繩原料易得、制作簡單、綠色易降解,還能給村民特別是留守老人帶來收入。”草編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唐建軍向記者介紹,白蓮坡盛產“糯稻”,過去廢棄秸稈多是焚燒或者粉碎還田,容易造成大氣污染,也容易讓土壤產生病蟲害。

 

  唐建軍說,合作社成立后,采用“政府+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按照“貧困戶零投入”原則,堅持“四包四免”(包機械、包原料、包回收、包銷售,免租金、免電費、免運輸、免維修),帶動了周邊5個鄉鎮近3000人就業增收,年銷售總額達到1000余萬元。

 

  碭山:藏在梨樹廢棄枝條里的商機

 

  通過資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實現綠色生產、綠色增收,在碭山縣,有一個人的想法和唐建軍不謀而合。

 

  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碭山近些年來通過大力培育酥梨產業帶動了經濟發展。目前,碭山擁有近百萬畝連片生態果園,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

 

  “碭山梨樹多,以前老百姓房前屋后堆滿成垛的廢棄枝條,影響環境還有火災隱患。”王鋒是碭山縣朱樓鎮一家木業公司的負責人,之前公司主要生產木工模板和家具板,產品單一,市場競爭力弱。2015年開始,王鋒從梨樹廢棄枝條里發現了“商機”。

 

  “我和南京林業大學的教授取得了聯系,通過檢測發現梨木的密度完全可以拿來做板材,環保上也符合標準。”王鋒介紹,公司利用全縣大量廢棄的果樹枝條作為原料生產木地板及膠合板,共吸納了24名當地貧困戶進廠工作。目前,這些人都已成長為各個崗位上的技術能手。

 

  “下一步我想把產品質量再上一個臺階,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吸收更多老百姓來就業,把我們的梨木地板做得更強、更扎實一些。”王峰說。

 

  利辛:金雞一唱千門富

 

  “變廢為寶”是生態循環中的重要一環,如何打通農林牧漁等多模塊間的整體生態鏈,打造新型多層次循環農業生態系統?采訪團在利辛縣找到了答案。

 

  在利辛縣城北鎮金雞產業扶貧基地,工人們正在清洗雞蛋逐個裝盒?,F代化的雞舍管理、整潔干凈的綠化設施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發展現代農業要有工業化思維,采用標準化的設備與管理,才能提高生產效率。我們的雞舍全部使用了自動溫濕調控、自動采食、自動飲水、自動集蛋、自動清糞五大全自動化系統。”金雞扶貧項目負責人徐健介紹,該基地由北京一家龍頭企業負責運營,以蛋雞養殖為主,共占地846畝,存欄240萬羽。

 

  徐健介紹,整個基地分為青年雞區、蛋雞區、飼料廠、蛋品周轉庫、有機肥廠和其他輔助配套用房,目前邊使用邊建設,項目最終可形成“生態養殖-食品加工-清潔能源-有機肥料-訂單農業”的循環經濟模式。

 

  “您聞聞是不是沒有什么異味?”徐建說,基地運行的前兩年,畜禽糞便的臭氣成為最大困擾問題。今年以來,通過建設有機肥廠,可年產4萬噸高品質多肽有機肥,并將廢棄物臭氣問題徹底解決。

 

  按照規劃,整個金雞扶貧項目全部達產后,年加工10萬噸飼料可收購當地玉米8萬噸(約10萬畝),年產172.8萬只綠色母雞、42000萬枚合格包裝殼蛋,加上蛋制品深加工和休閑食品,年銷售收入將達3億元以上,綜合稅收可達1000萬元。并且,通過資產收益、直接就業、關聯產業間接帶動等,基地也可帶動9000人脫貧。

 

  “這種現代養殖農業項目,帶動了養殖業、經濟作物種植、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徐健坦言。

 

  近年來,安徽省碭山、利辛、懷遠等地找準優勢產業,發展生態循環種養,扶持深加工及配套企業,培育了一批能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依靠生態種養脫貧的新路子。今年4月,安徽省31個貧困縣(區)實現全部脫貧“摘帽”。

 

  “在縣域發展循環經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其實際效果在不斷顯現和提升。”在利辛縣委常委、副縣長趙培侖看來,生態循環經濟是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它使得縣域有限的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既節約成本,又便于解決資源、能源不足問題,是在加快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落實生態環保要求的好措施、好辦法。

 

  “全縣循環經濟已有一定基礎,而且勢頭向好,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抓下去,務求實效,造福一方。”趙培侖說。

【稿件聲明】:
凡來源為IMSIA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的稿件,版權均歸IMSIA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

CopyRight 2021 清潔供熱分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429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