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著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等諸多挑戰,圍繞國家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我國房地產企業都加快了轉型的步伐,無論是多元化經營,向服務業轉型,向新能源轉型,還是 “互聯網+”,傳統的房地產經營模式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我國房地產歷經了長達半年的市場回暖,呈現出了一幅尋找增長新引擎的景象。
房地產商更名潮背后的跨界多元化備受關注。遠洋地產改名遠洋集團,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恒大集團……一波房企改名潮接踵而至。隨著房地產企業轉型,業務范疇已經不再局限于地產業務,開始向金融、互聯網、文化等多個板塊跨界。有關專家表示,房企布局金融產業,一是企業謀求利潤多元化,金融業利潤尚可,有利可圖,二是便于企業拓展新的融資渠道,三是有利于調整融資機構。
“地王”頻現。用“大熱”來形容2016年上半年我國樓市再貼切不過。今年前5個月,全國共出現118個“地王”,僅5月份就誕生了69個“地王”,其中位于二、三線城市的共有56個。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曾在會上呼吁地產商要創新。創新既要有產品的創新,還要有營銷理念、營銷手段等許多方面的創新。開發商需把握行業發展的風口,根據不同區域進行調整,圍繞綠色地產、生態地產、科技地產開發,更多地是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以生態理念進行開發的綠色地產必將逐步成為引領城市開發和建設的領先產品,并將持續更多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親睞。
中國房地產報綠色地產研究中心高級顧問黃俊鵬認為,在2015年就分析認為,健康建筑及其關聯產業將成為下一個十年的熱點之一。歐美等主流國家已經有了成熟的新風法案,確保97%以上的建筑施工中,配備專業的新風除霾產品。這一措施在治理空氣污染和解決用戶需求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現。目前我國尚未在建筑領域中為新風除霾產品進行準確定位,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新風除霾產品將會在國內推廣普及,成為主導室內空氣的新興力量。
本期記者采訪了當代置業第一人居公司“恐龍系列”新風系統和森德新風系統相關負責人,探求建筑新風系統的技術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