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科技創新】初次見到趙國強,讓人很難將眼前這個老實巴交的漢子和“全國優秀農民工”聯系到一起。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打工仔,卻靠對事業孜孜以求的精神和對故鄉濃厚的感情,經過6年的潛心研究,發明了一款高新技術產品“溫室大棚太陽能取暖器”。
溫室大棚太陽能取暖器節約環保助農生產
趙國強,今年43歲,谷杖子鄉人,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在苦日子浸泡中長大的趙國強,自幼對成功充滿了渴望,希望能走出大山,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初中畢業后,趙國強因家庭困難選擇了費用較低的建昌縣職業高中就讀。在職高讀書期間,他沒逃過課,沒請過假,而是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因為他堅信“行行出狀元”這句話。職高畢業后,趙國強和大多數農村青年一樣踏上了打工之路。每天忙碌在鋼筋水泥里,用汗水換來微薄的收入。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過心中的夢想。
畢業的第二年,趙國強選擇了在家鄉創業。他在谷杖子鄉開了一個修理家用電器的門市,專門修理冰箱、電視等家用電器。那段時間,他每天都騎著自行車穿梭在谷杖子、玲瓏塔、娘娘廟等鄉鎮,上門維修。因為他在職高學的是“家電專業”,開門市后,他將家電的理論和實際結合到一起,可謂得心應手。
2003年,已經有6年家電修理經驗的趙國強,用多年的積蓄在建昌縣城開了一家門市,業務也從維修冰箱、電視等家用電器,擴展到空調和太陽能的安裝。為人誠懇、做事認真的趙國強有了大批客源和可觀的收入。2009年,趙國強和伙伴注冊了建昌縣鴻強制冷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主要生產冷柜和保鮮柜,他專門負責生產技術。在生產冷柜和保鮮柜過程中,趙國強發現夏季冷柜的散熱會比冬季慢,制冷效果還差,“如果冬季把冷柜里散出的熱利用起來取暖,多好啊。”由此,趙國強又聯想到冬季用熱水室內取暖。為實現利用熱水進行冬季取暖,趙國強開始了研究。他先是試驗從冷水里提取熱量,再實驗從熱水里提取熱量。經過反復實驗,他發現水中的熱量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提取出來。后來,他突發奇想,通過太陽能把水加熱,再從熱水里提取熱量,將熱量用于冬季的蔬菜大棚取暖,這樣,不僅能提高冬季蔬菜大棚的溫度,達到棚戶減少取暖投入、蔬菜增產的效果,還節約環保。一個偉大的設想,從那一刻開始了。
2010年,趙國強要發明一款自動控制溫度的“溫室大棚太陽能取暖器”的構想開始實施。趙國強很少出門,整天泡在那些縱橫交錯的電路和大大小小的零件中。
2011年,趙國強在那間簡陋的小屋里先研究出了“室內取暖器”,其研發的產品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證書。
2012年,為把室內取暖器應用到溫室大棚中,趙國強開始著手完成一套全自動程序的軟件和電控板。為此,趙國強先后到沈陽、河北、安徽、青島等地十幾家制冷設備廠,尋找“太陽能室內取暖器”開發的相關配件。在此期間,他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試驗材料、交小型試驗費、外出各種費用,加在一起數額非常大。為節省資金,趙國強坐最便宜的火車,在車站長條椅上過夜,吃方便面充饑,喝自來水解渴。多年的積蓄花光后,為了心中的夢想他依然沒有放棄,而是找親朋好友借錢來做。
成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趙國強發現,任何主設備、任何算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到了實際應用中,一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恰好是自己研發時沒有想到的。對全自動程序的軟件和電控板的研發,經過一次次試驗結果并不理想,但他沒有喪失信心,堅持反復試驗。2014年,他認識了一位中國家電研究院專家,在經過多次請教后,2015年年末,趙國強研發的溫室大棚太陽能取暖器誕生了。
經過小型試驗,自動控制溫度的溫室大棚太陽能取暖器,棚外溫度在零下22度至零下26度的情況下,用太陽能取暖器供暖,棚內溫度可提高6度至10度,試種黃瓜的溫室棚每平方米增產15公斤,達到了增收的目的。其產品被遼寧省中小企業局評為“專精特新”產品,趙國強所在的企業榮獲第四屆中國創新大賽遼寧賽區優秀獎,并被市政府評為高新技術企業。2015年12月24日,趙國強被國務院農民工作辦公室授予2015年度“全國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
趙國強的科研項目成功了,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卻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把自己研發的科技成果,運用到生產中,以此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讓建昌的貧困家庭分享到科技帶來的紅利。趙國強和他所在的企業坐落于玲瓏塔鎮。在該鎮黨委、鎮政府領導的積極協調下,趙國強從農民手中流轉了150畝土地,準備建50個靠太陽能取暖器取暖的溫室大棚,主要試驗用太陽能取暖器供暖。實驗成功后,將大面積推廣。“在多年的研發工作中,我不僅得到了親戚朋友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建昌縣委、縣政府領導支持,同時,還得到了縣科技局、縣中小企業局、縣人社局的支持和鼓勵。如果沒有這些人支持,我不可能研究出用于溫室大棚的太陽能取暖器。”趙國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