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國綠色建筑應用技術研討會在重慶成功召開
10月21日下午,“2016全國綠色建筑應用技術研討會”在重慶設計院觀筑堂報告廳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IMSIA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重慶市勘察設計協會、重慶市綠色建筑技術促進中心、重慶市設計院、四季沐歌集團、友綠網、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綠色建筑軟件學組聯合主辦,重慶市城鄉建委、USGBC美國綠色建筑協會、IWBI國際健康建筑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來自重慶各大設計院的設計師、綠色建筑服務機構近20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講運主持了此次會議。國內外知名綠建專家就綠色建筑前沿技術、綠建標準、認證流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講解,對可再生能v4源與建筑結合的系統和解決方案進行了精彩分享。
“我市自2013年發布《重慶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以來,迎來了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期。在這期間,重慶市設計院在市建委領導的的關懷下,綠色建筑設計水平不斷提高,承擔了多項具有標志性的綠色建筑設計項目,并積極開拓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領域,完成了全市4成以上的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示范項目,起到了市場引領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重慶市設計院副院長周顯毅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的機會。不僅可以讓各位來賓更深入地了解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和趨勢,促進設計師們提高綠色意識及綠色建筑技術的整合能力,還能增強廣大設計師、工程師對國內外綠色建筑標準的理解,提升在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筑舒適系統和健康技術體系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我國近年來一直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貫徹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而推進發展綠色建筑,把節能環保和綠色低碳理念體現到城市規劃、工業生產、建筑施工與生活消費等各個領域,將有效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工業化與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每年新增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深入推進建筑節能,加快發展綠色建筑面臨重要機遇。重慶市城鄉建委副處長黃向宇在發言中表示,重慶雖然在綠色建筑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但與先進地區存在不足和差距,加大綠色建筑新技術新產品的實踐和應用很有必要。
“重慶國華天平大廈是重慶目前唯一綠色三星級超高層辦公樓項目,因地制宜地采用了江水源熱泵系統。”重慶市設計院副總工周強在演講中說。接著,他從該項目的背景及概況、能源環境資料、主要設計參數、冷熱源系統、空調系統等方面從技術選擇、設備選型等全面而詳細介紹了該項目。
中國房地產報綠色地產研究中心研究高級顧問、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秘書長黃俊鵬首先介紹了霧霾帶來的危害,并就當前能源環境危機的提出了解決之道。霧霾嚴重若不燒煤,可再生能源是否可以解決呢?黃俊鵬介紹了歐洲大型太陽能區域供熱案例,從技術、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剖析。黃俊鵬通過一系列詳實的調研數據分析了綠色地產發展現狀和趨勢,房地產都在積極向綠色地產轉型。黃俊鵬還介紹了歐洲100%可再生能源社區的經典案例。他認為,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化,綠色建筑正在逐步從單體建筑向建筑群、建筑區方向發展,并從常規的住宅、公共類民用建筑向體育場館類、展廳類、醫院類等更多類型的民用建筑以及工業建筑發展,從單項綠色建筑技術向因地制宜的低成本的綜合綠色建筑技術發展。作為設計師該如何應對呢?黃俊鵬通過友綠網學習獲得LEED AP成功轉型的案例分析認為,設計師應該緊跟綠色發展的潮流,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綠色建筑的專業學習,更新知識體系,提升個人的競爭力。
綠色建筑不可或缺的是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如何更好地與建筑結合,使建筑更綠。IMSIA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季沐歌集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支持部部長徐蒙通過實例分析認為,目前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的問題是大家注重產品不注重系統;注重太陽能部分而忽視使用終端;注重國標不注重用戶實際使用情況,注重賣產品而不重視運維。總結來說就是大家沒有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更沒有考慮行為節能。四季沐歌關注消費者需求,對系統的全生命周期負責,以產品、技術和服務的各環節細節,結合10多年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多種住宅熱水系統、城鎮供熱、醫院70℃熱水系統解決方案,通過標準化安裝和服務,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結合四季沐歌的解決方案,徐蒙針對每個系統方案進行了優缺點、適用性等方面分析,并分享了四季沐歌已經做的案例當前情況,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的。城鎮跨季節蓄熱采暖和醫院70℃健康熱水解決方案介紹讓許多設計師眼前一亮。不少設計師紛紛所要名片和ppt資料,表示愿與四季沐歌合作。四季沐歌的再生能源與建筑結合的關鍵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精彩分享,對太陽能區域能源規劃的新理念的解讀,可有力助推綠色社區和城鎮化發展,提升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為建筑提效增值。
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綠色建筑如何借助工具更好地實現快速發展。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綠色建筑軟件研究中心劉劍濤工程師做了《BIM技術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主題演講。他介紹了PKPM綠色建筑系列軟件是國內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綠色建筑系列軟件,支持最新的綠色建筑新國標及地方標準,共包括7大專項分析模塊。通過該軟件可以提供設計工作效率,增強綠色建筑設計能力,建立綠色建筑標準化流程。
GBCI高級評審員趙穎介紹了LEED在全球發展情況,就LEED的核心概念如三基線原則(people、planet、profit)、系統思想、全生命周期、整合流程等進行了解讀,突出了建筑是活生生的、會呼吸的器官之理念。針對LEED認證體系和最新的標準LEEDv 4,她系統地做了分析。她重點就申請LEED認證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進行了詳細闡述。
經過“十二五”努力,全市累計建成節能建筑4.44億平方米,超過城鎮建筑的50%,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累計形成年節能能力超過66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500萬噸,建筑節能減排對全市節能減排貢獻顯著。但仍存在不足,如新建建筑節能監管存在薄弱環節、綠色建筑區域發展不平衡,高星級綠色建筑占比不高,整體水平亟待提升;建筑能耗監測數據分析應用效果不理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服務市場尚需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目前仍處于試點示范階段,可再生能源占建筑總能源消費比重低……
根據“十三五”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求,今年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全市新建公共建筑與主城區新建居住建筑強制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增綠色建筑1600萬平方米,繼續保持城鎮新建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100%的執行率,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150萬平方米,著力培育可再生能源區域集中供冷供熱項目。下一步重慶還將開展分布式能源建筑應用條件及標準研究,從而建立起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協調互補、梯級利用的綜合能源供應體系等。
重慶作為我國最大的直轄市從7月起,全市各區縣城市規劃區內的新建公共建筑,將強制執行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11月起,主城區新建的居住建筑,也將強制執行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隨著重慶加快推廣綠色建筑,未來五年,重慶市市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比例,將從2015年末的21.6%提升到2020年末的50%。可見,重慶市綠色建筑大有可為。此次會議針對技術體系、項目案例分析、綠建系統解決方案、新產品新技術等方面的交流,拓展了廣大設計師的視野和思路,為下一步重慶綠色建筑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