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日上午,參觀項目的200余人從幾輛旅游大巴里走出,他們的脖子上都圍著由青帝熱力提供的暖心紅棉圍巾,像一支軍隊。項目所在地名為明集鎮柴家村的怡和家園小區。小區居民樓和位于它南側的足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太陽能集熱器陣列都沉浸在冬日陽光的清輝里。
真空管太陽能模塊平鋪在離地面約有1米高的角鋼支架上,東西向每行大串聯,行與行之間并聯組合。集熱器陣列吸吮著陽光的能量;陣列的東側是空氣源熱泵機組,風機葉片在紡織空氣里的熱能,向建筑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綠色的熱力。
參觀大軍由山東省住建廳、山東省能源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山東建筑大學、山東省質檢院、鄒平市人民政府、明集鎮人民政府、山東省太陽能行業協會、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還有淄博熱力有限公司、中科福德有限公司等能源利用企業代表以及從事新能源利用的青帝能源合作伙伴組成,人們浩浩蕩蕩地由西向東觀摩。

山東青帝能源有限公司劉傳軍經理站在項目說明宣傳欄旁邊,向參觀人員對該工程做了簡短的介紹:柴家村怡和家園建筑用熱面積51000多平方米。該樓群在2015年用水源熱泵供熱,盡管在小區內打井20余眼,但在供暖期間仍出現供水量不足、回灌不及時、回灌口溢流等現象,影響居民正常用暖。

項目改造后的系統新增太陽能集熱器2300平方米,采用10臺功率為110千瓦的超低溫空氣源熱泵。另外,系統還利用了原有的5眼抽水井和10眼回灌井以及原有的一臺水源熱泵機組組成。除以上三種熱源利用系統,系統還增加了一座168立方米的儲熱水箱。

在黛溪山莊召開的“山東省踐行能源革命 助推鄉鎮振興”暨“太陽能+多能互補柴家村供暖項目成果推廣”會議上,鄒平市常務副市長趙東介紹,因原有的供熱系統供暖質量差,居民對此極為不滿。
“青帝在柴家村的清潔采暖項目實現了技術的突破。”
趙東市長說。

“我今天在參觀項目時,還隨機走訪了一家用戶,進屋很暖,溫度計顯示室溫為18℃用戶很滿意。”
山東省住建廳節能科技處李曉副處長在講話中說。
“建筑沒有保溫處理,窗戶也不是節能窗。如果對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后,還可提升3℃。”
李曉說。
李曉還對于目前盛行的煤改電、煤改氣供暖方式存在能源利用率低、費用高的問題給予分析。他指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清潔供熱可行的、科學的解決方案。他強調,一定要把技術路線做好,之前的水源熱泵取暖就犯下了技術不成熟的錯誤。

有關項目的運營模式等相關問題,筆者與同行的淄博熱力的蔣長天工程師進行了交談。
“用戶負擔的采暖費為20元/平方米,比市政規定的22元每平方米優惠2元。”
關于太陽能在供暖系統的出力比例,蔣長天和山東建筑大學的劉立強教授說能達到百分之十幾,而在采暖初期和后期的太陽能出力則能夠達到100%,因為太陽能部分的存在,供暖具有相對的靈活性,用戶可提前和延后使用。

“非采暖季太陽能系統將為正在籌建的游泳池項目供水,可以有效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同時還解決了夏季過熱的技術難題。”
“另外,在集熱器下方可以種植中草藥,提高對土地的利用。”
蔣長天說。

會后,董事長劉兵說,青帝熱力目前已接到各地新建和改造清潔供熱項目800余萬平方米的訂單。
參加本次活動給筆者的另外一個啟示就是,本次能源清潔化供暖改造項目還凝聚了政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各方資源的優勢,形成了共同推動清潔供熱應用的嶄新合力,改變了由熱力公司或者新能源開發利用企業單打獨斗的歷史,積極跨界合作的模式同樣具有示范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