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盈利模式
早在2002年,筆者給中國家電企業曾總結了3種盈利模式:一是低價驅動盈利模式,二是品牌溢價盈利模式,三是制造加工盈利模式。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展的特點,也走了家電行業發展的歷程,因此也適用于這3種盈利模式。筆者一直在重點呼吁企業要采取品牌溢價盈利模式,可惜的是大量的企業采取都是低價驅動盈利模式,想著靠低價銷售來做大企業,太陽能熱利用行業亦如此。
在早些的三四年間,市場充斥了大量的低價產品,它們以低價占據了部分區域市場,甚至于也布局了全國,但三四年間,這部分產品在使用中相繼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售后服務早已消失,當然這部分企業也相繼被淘汰,2010年的市場發展情形更加重了這些企業的生存危機,但一部分品牌企業照舊發展得風風火火,它們正在走品牌溢價盈利模式。
四個方面競爭
2010年市場的發展情形,讓低價盈利模式已經很難見成效了,2011年,低價驅動盈利模式將更難再向前推進了,這不是危言聳聽。全國性布局的大企業,有效地縮短了物流成本及售后服務的時間,部分大企業全產業鏈的建造,在產品成本降低上的優勢將更加突出,中小型企業在價格及地域的優勢將會逐漸消失。2011年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競爭因素會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
一、行業產品總體銷售價格會大幅下降,大幅下降的原因有3點:一是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由太多的中小企業組成,經營理念、營銷思維、產品都高度同質化,價格戰不可避免。二是品牌企業規模化發展及全產業鏈的建造,將進一步縮減產品的成本;三是美的等一些家電企業還在繼續進入。2010年美的高調進入太陽能,但2010年美的太陽能項目失敗了,2011年美的太陽能項目會東山再起,按美的長期的思維經營模式和在各品類的慣例做法,都是進入后要高打價格戰,逼死一大批中小企業。
二、銷售渠道競爭更劇烈,這兩年部分中標太陽能家電下鄉的企業發展的很好,這也得益于它們前幾年在農村市場的布局。前兩輪太陽能家電下鄉已經透支了農村太陽能市場的消費能力,2011年中標的企業范圍放大到了百家,鄉鎮太陽能市場以及銷售渠道競爭會更加慘烈,但收效卻不一定會比前兩輪好。
三、我國經濟在2011年通脹不會一下子管理好,企業的各種加工成本、人力成本、營銷成本還會大幅上漲。一邊是大企業規模化發展,產品成本的下調,逼迫中小企業也需降價應付,一邊卻是經營成本的上漲,中小企業將處在生存的夾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