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寧太陽能質量門事件遭央視曝光,與此同時,力諾瑞特巨資投建的太陽能鍋爐項目頻頻見諸報端。一邊是投機取巧傍名牌,一邊在兢兢業業做品牌,究竟是什么催生了當下的太陽能行業現象?CSTIF.CN
消費者熱衷“品牌效應”中國太陽能產業聯盟網
2月14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對貼牌香港皇明、香港海爾的海寧太陽能進行曝光,據報道這是一批低次太陽能熱水器,其保溫性能差、使用壽命短,經廠家手工包裝從海寧銷往全國,就是這些傍名牌產品讓很多消費者誤以為是皇明或者海爾在香港的公司。據海寧市工商局副局長宓惠明介紹,截至14日已檢查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40余家,近期還將對300余家相關企業進行普查。www.cstif.cn
“消費者導向是海寧現象發生的直接原因”,力諾瑞特市場總監劉建力稱,“隨著消費者警惕心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熱衷‘品牌效應’,作坊式太陽能難以生存。為獲取利潤最大化,企業必須博取消費者的‘芳心’,利用品牌效應促進銷售成為他們的首選之策,這不僅坑害了消費者,而且一定程度上給被貼牌企業造成了損害。”21tyn
傍名牌是短視行為,但也會引發行業傳染現象。海寧是全國重要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基地之一,2010年海寧共生產太陽能熱水器350萬臺,產值達38億元。然而,蓬勃發展總是與激烈競爭相輔相成,從惡性競爭的滋生到心存僥幸的企業區域性規模發展,這條路越走越彎。然而,自覺的企業總會尋找生存之道,打造屬于自己的真品牌。進入2011年,隨著第三次太陽能下鄉尾聲的到來,作為全國著名的太陽能企業--力諾瑞特,經過多年的品牌建設與發展,目前已成為消費者信賴的太陽能企業。從力諾瑞特去年呈報的銷售業績表可以看出,單品牌銷量在全國近6000家的太陽能企業中,能與力諾瑞特相抗衡的只有太陽雨一家企業。2010年力諾瑞特銷量增長遠遠高于行業同期增長水平,增長率穩居行業單品牌第一位。cstif.cn
戰線太長致小企業無心塑造品牌www.cstif.cn
業內人士表示,“打造品牌戰線長是海寧現象出現的一大間接因素”。“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更何況一個企業的成長、成型與成熟。像力諾瑞特這樣的優秀企業,是用10年時間腳踏實地走出來的。從無名小卒到專攻玻璃管一個領域,到自然過渡到真空管,再到普通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中高溫利用,力諾瑞特不僅目標清晰,同時十分注重品牌建設。www.cstif.cn
“別人無時我創造,別人有時我創新,別人多時我拓展”。1994年,國內太陽能行業一片空白,力諾看準商機從生產醫藥玻璃制品轉型生產玻璃毛坯管。1996年,力諾決定開始生產太陽能毛坯管,當時中國太陽能行業處在起步階段,存在諸多未知因素,力諾敏銳地選擇了“參與但不主導”,只做太陽能企業的上游配套--生產太陽能毛坯管,之后又做起了真空管。幾年下來,力諾悄然成為太陽能行業毛坯管和真空集熱管最大的生產商和供應商。而隨著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發展成熟,力諾又瞅準時機轉身投入到太陽能熱能應用的領域,其先后開展的太陽能空調和太陽能鍋爐事業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除此之外,“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專家”、“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等稱號也昭然揭示了力諾瑞特的品牌成就。21tyn.com
相比于此,行業內80%的太陽能企業在塑造品牌方面望而卻步。據記者調查,小企業老板多外行出身,對技術不通或略知一二,看到門檻較低的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如火如荼,便生賺錢之意。他們大多走一步看一步,對于塑造品牌根本無心過問。而就算個別企業注重公司聲譽和產品質量,但要打造一個響當當的品牌,靠三招兩式還無法完成。CSTIF.CN
名牌在“做”不在“傍”太陽能產業聯盟
專家指出,名牌在“做”不在“傍”,急功近利貼牌傍牌,這樣只會讓結果更糟,“偷雞不成蝕把米”,即使利潤大,一旦出問題就滿盤皆輸。21tyn·com
海寧質量門事件給全國太陽能企業敲響了警鐘。據了解,本次最直接的曝光點是,大批作坊式太陽能企業所生產的太陽能熱水器偷工減料,太陽能熱水器水箱“聚氨酯發泡”保溫層材料的質量和發泡工藝不合格,無法確保產品在特殊環境下使用。cstif.cn
力諾瑞特早在2006年就引入了不破壞臭氧層發泡材料,近年來又使保溫性能更好的HFC-245fa發泡材料在生產中得以普及。不惜成本,對技術和環境要求苛刻,力諾瑞特在每一個細節上的投入都為如今的名牌企業鋪墊了堅實的路基。www.21ty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