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如此表示。
“十二五”期間政府許諾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即便僅有一半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按每套3000元計算,也可以撬動540億元的市場。這對于年銷售六七百億規模的中國太陽能光熱行業來講,等于一下子新增了小半個中國市場。
500億新市場待啟
在此之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多次提出,一定要把價格低廉的保障房建成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的綠色建筑,大規模地推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應用,助推綠色建筑的發展。
按照住建部的要求,今年全國要建成1000萬套保障房,投資將超過1.3萬億元,達到全國房地產投資規模的20%。仇保興表示,“十二五”期間新建的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將首先成為“節能房”。
地方政府也在迅速行動,有統計稱,目前全國共有20個省(市、區)和80多個城市出臺了太陽能強制安裝政策和優惠政策,要求新建建筑有條件的必須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
北京市出臺的《北京市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及兩限房建設技術導則》也提到,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應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并優先使用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兩限房提倡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
江蘇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意見》,規定從2011年起,各地新建的廉租房、公共租賃房一律按國家和江蘇省居住建筑節能標準設計建造,引導鼓勵保障房創建綠色建筑。
江蘇省住建廳副巡視員王如三表示,相對于達到建筑節能標準的住房,符合綠色建筑一星級評價標準的住房,每平方米造價成本僅高出50元,比較容易達到的。
而作為國內最早強制推行保障房綠色建筑標準的城市,深圳市在2010年就啟動全國第一個按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的1萬套保障房小區。
同年10月,當地的光明新區作為深圳與住建部共建的國家綠色建筑示范區也動工建設。深圳市要求,從2010年12月1日起,新建保障性住房必須全部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未來5年內,深圳將安排24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全部按綠色建筑標準建設。
仍待政策搭臺
對于建筑節能問題,住建部總經濟師李秉仁曾表示,建筑運行能耗約占我國全社會總能耗的30%,建筑領域減排經濟性最高。
為激勵社會在建筑節能方面邁開步伐,仇保興透露,中國政府將全面推行綠色建筑“以獎代補”的經濟激勵政策。
其中包括,消費者購買綠色建筑可以享受貸款利率優惠,在試行物業稅的地區物業稅減半征收,并作為土地招拍掛前置條件,“不是綠色建筑可能就不能拍,或者大面積建設綠色建筑的可以優先。”
此外,還將對綠色建筑有專項補貼,仇保興介紹,以三星級為例,每平方米補助75元。對新建綠色建筑達到30%以上的小城鎮命名為“綠色小城鎮”,并一次性給予1000萬至2000萬元的補助。
只不過,對于被認為必須“節能綠色”的保障房,卻遲遲未見有國家綠色配套建設標準和政策出臺。政府“對太陽能光熱行業會不會給予補貼,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和標準進行補貼”,也始終沒有明確表態。
因此,盡管太陽能熱水器內多家企業在保障房市場上摩拳擦掌,但作為該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皇明太陽能卻并無太多動作。
該公司工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國家有關政策還不明確,目前企業并沒有制定專門針對保障房的有關市場策劃,只有像“家電下鄉”一樣,有明文補貼政策的情況下,皇明才可能有所行動。
事實上,對于太陽能企業而言,要分享這500億的市場蛋糕,也并非一帆風順,挑戰在所難免。
“保障房是一個比較大的建設范疇,包括廉租住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也包括限價商品房。不同的居住人群、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人文需求,使得保障房的建設以及與保障房的綠化工程相配套的服務也應該是多元化的。”
四季沐歌太陽能總裁李駿認為,太陽能要與建筑一體化,必須設計出符合保障房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要迎合工程市場低成本的價格優勢,這對很多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挑戰。
他介紹,四季沐歌太陽能已經啟動“幸福保障房陽光熱水工程”,為解決太陽能熱水系統在節能保障房中的適用性問題,公司正與中國建筑工程設計院進行深度合作,將太陽能架設、安裝、結構納入保障房的整體設計,并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實現太陽能集中采熱,分戶計量。
與四季沐歌類似,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也推出“陽光保障房計劃”,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建成10萬套以上的綠色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