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12月1日開始,山東、河南、四川及青島市三省一市的農村居民購買相關家電產品,已不再享受13%的財政補貼,其他14個實行“家電下鄉”的省、市、自治區也將按照執行四年的計劃分階段結束,最遲將在2013年1月底結束這項優惠政策。
喜也下鄉,憂也下鄉。自2009年被納入家電下鄉政策補貼范疇,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迎來了期盼已久的高速發展,但也由此吸引了大量企業競相涌入,導致了日益殘酷的市場競爭,加上金融危機、政策調控等因素的影響,2010年起行業發展增速明顯放緩。新一輪的太陽能熱水器下鄉招標將對行業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尚不可知,而即將到來的后家電下鄉時代又讓眾多企業喜憂參半。
江蘇是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大省,也是應用大省。長期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江蘇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面對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用工成本繼續攀升、出口日益萎縮、融資成本直線上升的困境和即將到來的后下鄉時代,江蘇的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和企業究竟處于什么狀況,又該如何應對?太陽能行業明年是否會有新變化?
傳統零售市場
中小企業應做足細分功夫
家電下鄉對于太陽能企業來講,只是一個開端,政府主導的市場行為結束后,農村市場還要繼續開發。在后家電下鄉時代,相對于擁有龐大營銷網絡和雄厚資金實力的知名太陽能生產企業,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生存挑戰更為艱巨:雖然近年來城市工程市場和海外出口市場都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和發展潛力,但受限于城市工程市場在產品配套、渠道結構、售后服務等方面對企業的嚴格要求和影響海外出口市場的國際環境、人民幣匯率等因素,大部分中小太陽能企業仍將關注的目光投放在農村零售市場。
而一旦家電下鄉政策結束,失去了產業政策的支撐的廣大中小太陽能企業,在競爭步入白熱化的農村市場,面對同質的產品、同質的技術、同質的營銷手段、同質的市場環境,若想獲得差異化的利潤,只有通過自主創新、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才能于重重困境中突圍。
江蘇中小太陽能企業眾多,對于其中的大部分企業來說,無論是在成本控制,渠道開拓、還是物流運輸等方面,并不具備布局全國市場的實力。相反選擇幾個重點區域市場進行有的放矢,深度挖掘,反而更利于企業自身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和使用。
在家電下鄉完全退出舞臺之前,中小企業可以牢牢抓住這個契機,對于所開拓市場的消費特征、品牌格局做更精細的分析,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開發有差異化的產品,加強銷售網絡的渠道下沉,同時以優惠的價格、有效的促銷活動和完善的售后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建筑工程市場
拓展發展新方向
太陽能光熱的未來并不會止步于熱水器,而是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工程市場是未來太陽能熱利用的重點發展方向,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也一直是國家主推的節能建設方式。
2008年,江蘇省率先制定了12層以下建筑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法規。自該政策出臺以來,太陽能熱水器工程市場迅速被激活。而江蘇眾多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也很好地領會了省委省政府建設“綠色江蘇”的戰略意圖,太陽雨、華揚等品牌大規模地開展工程營銷,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大型公共工程是最能夠提升品牌聲譽、擴大宣傳的途徑,也是利潤相對較高、出貨量大的一類形式。未來五年3600萬套的保障房計劃、新農村建設中居民集中居住房建設的不斷提速,都給太陽能工程市場的開發提供了新的契機。重視工程、緊抓工程是目前多數江蘇太陽能企業默認的發展思路。
近幾年太陽能熱水器工程市場的增長不但催生了諸多工程企業的誕生,也使終端經銷商成分發生了改變。據了解,有些江蘇企業已經開始培養專業的工程經銷商,如此專業、超前的新型銷售渠道或許將使江蘇的太陽能產業又一次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