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可謂是一片慘淡。在過去的一年里,在整個宏觀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原材料的漲價,勞動力成本的提升,渠道經銷商信心受挫,房地產市場持續收緊,終端市場購買力不足等問題,始終困擾著行業的發展。盡管城市工程市場日益興起,外貿市場也保持了的相應的增長,但是由于零售市場的持續低迷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增速放緩,不少小企業倒閉,洗牌之勢愈演愈烈。
事實上,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在經歷了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并持續了兩年多的低迷態勢后,2012年又面臨家電下鄉政策結束,房地產市場持續萎靡,消費市場購買力不足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似乎很難找到樂觀的理由。面對全新的2012年,盡管經濟形勢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好轉,但是在全社會重視節能環保,以及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出臺實施的情況下,整個行業依然會呈現出緩慢增長的勢頭。從具體情況來看,即便是在行業出現大規模震蕩之下,一些有正規生產廠房、營銷團隊和經營思路的規模型品牌企業,依然有著不俗的表現。應該說,太陽能熱利用行業2012年仍將在困境中摸索,在曲折中前進,在競爭中增長,發展趨勢樂觀,2012年的形勢只會比2011年好,不會更差。對于各家太陽能企業來說,2012年也將是考量綜合實力的關鍵時刻。
據記者了解,早在2011年年初,原材料的持續上漲使得整個行業開局不利,為了緩解成本上漲的壓力,絕大部分的太陽能企業都被迫對產品進行提價。至此原本就銷售不暢的終端零售市場更為艱澀,渠道經銷商的利潤被進一步攤薄,嚴重挫傷了他們經營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央視曝光的海寧質量門事件,更是把長久以來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存在的產品技術含量低、質量參差不齊的弊病進一步發酵,特別是在小作坊小企業盛行的浙江板塊,企業倒閉數目甚至超過千家。
整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已經沉寂了兩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行業遭遇大規模的洗牌震蕩,一大批中小企業被淘汰出局,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然而即便如此,整個行業依然有超過3000家企業的龐大規模,仍未出現市場占有率超過10%的品牌。
空調制冷大市場專家認為,在2012年,整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整合將加速。同時,伴隨著2012年最后一輪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和即將于2012年8月正式實施的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都會讓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軌跡和競爭態勢。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整合加速的情況下,強者恒強,弱者愈弱。從大的太陽能品牌企業來看,有些已經在這輪困局中率先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