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12中國清潔電力峰會暨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上,太陽能光熱發電分論壇現場座無虛席,業內專家、企業代表熱議太陽能光熱發電。
太陽能熱發電地位凸顯
作為太陽能大規模發電的重要方式,太陽能熱發電具有一系列明顯優點。首先,其全壽命周期的碳排放量非常低,根據國外研究僅有18g/kWh。另外,該技術在現有太陽能發電技術中成本最低,更易迅速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此外,太陽能熱發電還具有非常強的與現有火電站及電網系統相容性的優勢。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說:“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不僅可以獨立建站,還可以與火電混合建站。這對中國來說尤其有意義。因為中國是高碳能源結構,有70%~80%發電是以煤為燃料的。”
目前,太陽能熱發電正成為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熱點。從世界太陽能熱發電利用情況來看,太陽能熱發電站遍布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阿聯酋、印度、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有專家推測,在全球低碳經濟與新能源革命的大趨勢下,光熱發電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份額最大的主導能源。
杭州大明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屠有軍說:“人們重新認同了祖先利用太陽的智慧,理性回歸,希望能從這個資源無限的源頭中開發出穩定、高效的新能源。”
太陽能發電在我國的戰略地位正在變得愈加重要。2010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2011年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也再次明確了要重點發展包括太陽能熱利用和光伏光熱發電在內的新能源產業。“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設300兆瓦級槽式太陽能與火電互補示范電站和50兆瓦級槽式、100兆瓦多塔并聯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電站。
新技術將為太陽能熱發電帶來福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寶山認為:“中國正在研發第二代超導帶材,如果成功,不僅將為發展太陽能和風能,還將為整個國家的西電東輸帶來巨大好處。”
柏林工業大學電網與新能源系主任凱・施特倫茨教授建議,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中的分布式系統還可以與智能電網和云計算等技術結合,為太陽能的大規模應用開辟新的道路。
不斷踐行的技術創新
我國的太陽能企業也在不遺余力地踐行著技術創新。
在槽式CSP項目中,真空集熱管是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之一。目前,我國已有十余家企業投身真空管生產或技術供應。
目前,亞洲第一個光熱發電站于2010年8月在北京延慶建成。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電站太陽島部分的設計及定日鏡場的工程總包。該公司具有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擁有完整的真空集熱管產業鏈,從普通耐高溫、抗高寒性能的全玻璃真空管,到菲涅爾熱發電用高溫集熱鍍膜鋼管、槽式熱發電用槽式真空管,完全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在太陽能熱發電領域可承接塔式、槽式、菲涅爾式、碟式熱發電系統集熱場的設計、成套設備供應和工程總包。
北京桑達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的直通式真空管產品已成功應用在國內外幾家公司的槽式太陽能集熱實驗系統上。據該公司總工程師孫守建介紹,這種直通式真空管采用成熟的玻璃金屬封接技術和高性能涂層技術已經在聚光系統上運行3年。實踐驗證工作溫度可到達420攝氏度,各項性能穩定。
在反光鏡方面,浙江大明公司可生產熱彎鋼化拋物線槽式反射鏡450萬平方米/年、塔式反射鏡360萬平方米/年,并均已通過歐洲第三方專業檢測,符合歐盟標準。據悉,該公司還可生產菲涅爾反射鏡,并將于近期啟動碟式CSP反射鏡生產線的建造。
相比于熱彎復合玻璃,北京兆陽光熱技術有限公司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冷彎復合曲面反射鏡,具有更高的精度、效率和更長的使用壽命,非常適合中國低溫、大風及沙塵暴的惡劣環境。該產品已通過全部質量認證測試,并獲得多項國家專利,2012年下半年將形成200萬平方米/年的生產能力。
青島奧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僅涉足真空集熱管和反光鏡,還將投資建設1座用于生產集熱管用高硼硅玻璃的窯爐,1家配套的鋼結構加工廠以及1個從事相關EPC業務的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