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微博有高達6億用戶,但活躍用戶相對減少,而且微信分走不少注意力和人流,但微博留下的仍然是中國網民中最精英、最活躍的用戶群。先前嘗鮮的網民上來試試,沒啥感受了就走了,留下的都是資深網民。這主要是基于以下分析:
營銷定位不同,與微信營銷不存在競爭。微博本身是媒體平臺,以內容為核心,信息才是重點,更多是用來發布信息,弱關系的社交平臺,精于內容營銷;而微信關注的是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是這個平臺的價值所在。微信從一誕生就是以用戶關系為核心建立起來的社交平臺,所以微信營銷在于提供服務,而非創造內容。
微博的內容傳播優勢仍無法比擬。營銷所追求的目標受眾越多越好和傳播越快越好在微博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這也是為什么微博上聚集了大量的名人用戶資源以及政府各部門紛紛開博……用戶間的關系在越滾越大,信息聚合優勢非常明顯,每天都會產生有影響力的內容或信息。
資深網民還在,只是對內容的要求高了。王菲離婚、吳奇隆結婚、王力宏結婚等瞬間幾十萬的轉發也足夠說明這些網民都還在。也正是都是些資深網民,他們更熟悉微博,不再會對簡單的、重復出現的內容進行轉發。換言之,微博網民對為內容有了更高的要求。
用于對硬廣免疫力強,但不排斥好的軟文。天才小熊貓、留幾手為代表的草根原創大號很受網民追捧,但他們也經常發軟文,但廣告成了趣味內容,雖然網友也能看出是廣告但還是覺得有趣。如果你只是簡單粗暴的發廣告,對不起,網友會鄙視你的存在,覺得是視覺污染。
微博活動影響力不是下降,而是手法跟不上。現在還是簡單的抽獎轉發,調動網友參與,你會發現好多都是職業抽獎控,稍不留神,獎品就落入他們的口袋。一次好的微博活動一定是從網民的情緒點出發,再與產品功能或屬性相結合。微博常見自己樂得屁顛屁顛的,而網民根本不為所動。這需要對網民的口味偏好、性格特點、生活習慣有著比較深入的了解。
微博推廣不是難做了,而是方法不對。在初期,微博推廣大而全,往往也能有些效果,但時過境遷,大而全已經行不通了。而是針對不同領域、針對不同情緒點,通過不斷的小點傳遞需要讓他們知道的信息。就像降龍十八掌一般打出很多掌,不同掌擊中不同的群體,碎片化信息討好不同人群,多個群體逐一擊中。另外微博雖然可以傳達商家的信息,但依然要持續推廣,不斷保持音量發出聲音,切記喊一嗓子就歇著搖扇子。
草根段子手名人和媒體資源的噪音繁雜,但缺一不可。其實草根號、段子手、名人和媒體資源都代表了不同的傳播渠道,各有各的傳播內容。草根號的粉絲較為初級適合發硬廣,不用在乎轉發,只要粉絲看見就行;而段子手的粉絲優質、內容好玩,互動性強,適合傳播軟廣植入的內容,讓粉絲不經意間就轉發了;有著較高忠誠度的名人微博切記發硬廣,所發內容要自然;利用媒體微博的公信力和行業力量可以在事件結束時蓋棺定論。
微博管控不會蕭條,會凈化傳播環境。自從微博辟謠后,政府介入,讓開放的平臺變得有那么點被監控的感覺,甚至有時也會刪帖。但微博營銷本身就不該踩政治這條紅線,而所謂通過造謠傳謠來擴大影響也是不健康的,不要的好。
總之,微博營銷沒走下坡路,只是網民更成熟的了,資深網民見得多了,老早常用的傳播方式方法需要與時俱進了,而不是一招鮮吃遍天。
請掃描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