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建筑融合更為緊密
為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一個大趨勢。其中,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無疑是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
據中國建筑(3.63,0.00,0.00%)金屬結構協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鄭金峰介紹,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現階段主要有兩種體現形式。
一是光熱建筑一體化,現階段大量服務于群眾日常生活的太陽能熱水器、采暖器等,便是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再加以利用。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太陽能熱水器和熱水系統總保有量達到1.45億平方米。按普通煤的市場價格來計算,相當于節省了225億元;按商業用電的市場平均價格來計算,相當于節省了560億元。同時1.45億平方米的集熱面積,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451萬噸。
二是光伏建筑一體化,即將太陽能光伏產品集成到建筑上,充分利用建筑外表面,安裝多種光伏發電產品,所產生的電能或供自身使用或并網輸送。2009年,我國新增了160兆瓦以上的光伏系統安裝容量,累計安裝超過300兆瓦。與2008年40兆瓦光伏系統安裝量相比,2009年新增安裝量增長了4倍。隨著我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太陽能屋頂計劃”和“金太陽”工程的實施,2010年光伏安裝量將延續快速增長勢頭。
太陽能已越來越融入到建筑之中。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申文明說,太陽能和建筑并不是依附關系,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做的是“加法”。太陽能光熱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光伏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與常規能源綜合應用一體化,都是為了最終實現太陽能與建筑的深度結合。
近年來,光熱建筑一體化,通過太陽能熱水系統、取暖系統和制冷系統等載體,得到了長足發展,兩者的融合也更為緊密。推動光熱建筑的一體化,已成為政府和企業共識。因此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出與《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地方法規,比如,在建筑行業實行新建樓房必須預留太陽能熱水器安全放置設施,實行安裝資格證制度,進一步促進光熱建筑的融合。
隨著太陽能光伏技術的進步和建筑理念的更新,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的規模和層次都不斷提升。出現在城市建筑之上的光伏產品,不僅僅直接安裝在建筑屋面上,也能直接作為建筑圍護結構的一部分,承擔建筑物的功能,與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現在,光伏產品在城市建筑上用途廣泛,”鄭金峰介紹說,“可安裝在樓房的屋頂上或屋頂采用光伏采光頂;在建筑的朝陽面,有大面積的光伏幕墻、光伏遮陽棚,兼顧了美觀、實用和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能的功效;在火車站、汽車站、大型工廠廠房屋面,光伏產品既可做雨棚又能發電……”
太陽能建筑發展空間巨大
由于太陽能資源極為充沛,并且可供安裝太陽能產品的建筑面積不斷增加和太陽能開發利用技術的不斷進步,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的前景越來越被人看好。
由于在節能方面有著明顯優勢且推廣利用成本不高,光熱建筑一體化成果喜人。據介紹,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的總產量已經超過1500萬平方米,產值超過200億元,占全世界推廣量的70%以上,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遞增。即便如此,熱水器在我國仍有廣闊市場。農村及村鎮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0%,約3億個家庭,是光熱建筑要充分發掘的潛在市場。
力諾瑞特長期致力于光熱與建筑一體化方面的研究和推廣,并已在國內外建成1000余個光熱建筑一體化工程,有效推動了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截至目前,力諾瑞特共推廣了3400萬平方米的太陽能光熱建筑。
山東濟南良友富臨大酒店是其建設的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項目的典型。力諾瑞特太陽能工程公司經理亓琨算了一筆賬,該酒店于2007年安裝采光面積375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工程系統,總投資約42萬元,當時山東省政府還給予了30%的財政補貼。該系統一天可節電1000千瓦時,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75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收回成本僅需3年左右。
光伏建筑一體化的發展空間尤為巨大。據專家介紹,以目前我國既有建筑總面積約400億平方米推算,其中城鎮住宅面積可利用的大約8億平方米,農村住宅面積可利用的32億平方米,這意味著,總共40億平方米的面積可以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只要此面積的20%安裝光伏系統,就將會產生80GW的資源量,而我國到2010年底預計光伏系統累計安裝量才1GW。
正在進行中的上海世博會,可謂是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廣闊前景展示的大舞臺。據介紹,世博會中國館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可達302萬千瓦;主題館鋪設光伏組件面積達2.6萬平方米,太陽能裝機容量可達2825萬千瓦,太陽能板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年發電量超過280萬度。整個上海世博會園區,光伏建筑的太陽能發電規模更是達到4.68兆瓦,年均發電可達406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總量逾3400噸。
如此積極的成果,對正處于節能減排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時期的我國許多城市和企業,顯然具有巨大的正面示范效應。在深圳市萬科總部,35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系統覆蓋了總部辦公大樓的屋頂,系統峰值功率272萬千瓦,并已實現了并網發電,主要供建筑本身使用。
太陽能建筑迎來黃金時期
由于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受到了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各項扶持措施和實施細則先后出臺,太陽能建筑一體化也由此得以實現飛速發展。
在光熱建筑方面,各項支持政策力度強勁。今年4月,新修訂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安裝和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熱采暖和制冷系統。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建筑物的設計和施工中,為太陽能利用提供必備條件。對已建成的建筑物,住戶可以在不影響其質量與安全的前提下安裝符合技術規范和產品標準的太陽能利用系統。
前景廣闊的光伏建筑,也得到了接連出臺的政策扶持。2009年,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以及《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安排專門基金,對符合條件的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予以補助”,并全面啟動“太陽能屋頂計劃”,促進城市光電建筑一體化應用。
2009年11月,財政部、科技部和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做好金太陽示范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示范工程共安排了294個示范項目,發電裝機總規模為642兆瓦,年發電量約10億千瓦時,初步測算工程總投資近200億元,計劃用2至3年時間完成。
在各部委明確太陽能建筑發展目標并積極推動的同時,各地也迅速行動,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江蘇省《住宅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一體化設計、安裝與驗收規程》也于日前制定并已實施。根據這一規程,建筑進行總體規劃設計時,應結合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對建筑物的朝向、房屋間距要求,合理規劃,提供適當的空間環境,用于布置太陽能熱水器;云南從2008年5月1日起實施《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設一體化設計施工技術規程》,將太陽能利用設施與建筑同步設計、施工和驗收使用。
上海、江蘇和廣東等地均已制定規劃,率先較大規模地實施“屋頂計劃”。2007年,上海的10萬屋頂計劃啟動。這一計劃旨在使市內10萬個屋頂安裝上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每個屋頂利用30平方米,可發電容量為4萬千瓦左右;廣州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研究所已經向有關部門提出了“十萬光伏屋頂計劃”的建議。
鄭金峰表示,在中央和地方的重視下,太陽能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發展。然而,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要獲得長足而持久的發展,還亟須解決3個瓶頸問題。
第一,光伏建筑發電上網問題。要在有條件的地方規模化、集約化地發展光伏建筑,實現光伏建筑所發電的并網輸送。只有其發電能上網銷售,才能從根本上使光伏建筑走上良性、健康的發展軌道。第二,財政補貼問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太陽能建筑的補貼,以幫扶科研院所、相關企業在技術和產品上取得新的突破,激勵消費者對太陽能建筑的認可和熱情。第三,行業標準問題。有關部門要在充分征求多方意見的基礎上,出臺太陽能建筑相關產品、服務、售后的行業標準,通過嚴格的監督和執行,確保太陽能建筑及相關產品的質量,使其獲得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