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部對“綠色節能建筑”的定義,綠色節能建筑“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筑全壽、命周期中高效率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綜合考慮我國各地的氣候特點、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等因素,采用適宜的外墻外保溫體系、遮陽系統、外窗保溫隔熱系統、自然通風系統、自然采光、太陽能與建筑物一體化、地源熱泵空調、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各項技術,經過篩選、優化、集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節能技術體系,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筑功能靈活適宜等特點。
1、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技術。該項技術指通過改善建筑物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達到夏季隔絕室外熱量進入室內,冬季防止室內熱量泄出室外,使室內溫度盡可能接近舒適溫度,以減少通過采暖、制冷設備來達到合理舒適室溫的能源負荷,最終達到節能的目的。該項成套技術分別為:高效外墻外保溫技術;外窗節能技術,采用中空低幅射玻璃的乎開塑鋼窗;根據房屋朝向和日照規律,采用高效的內、外遮陽技術;采用倒置式保溫和種植屋面相結合的屋面保溫體系。
2、能源利用技術。該項技術指通過轉換裝置將太陽能、地熱能轉化成熱能和電能,能有效的解決建筑物內熱水、采暖、空調和照明等相關問題,該項成套技術為: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太陽能聚熱技術;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技術;地源熱泵空調技術,例如:太陽能熱水器就是把太陽光能轉化為熱能,將水從低溫度加熱到高溫度,來滿足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的熱水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是由全玻璃真空集熱管、儲水箱、支架及相關附件組成,把太陽能轉換成熱能主要依靠玻璃真空集熱管。集熱管受陽光照射面溫度高,集熱管背陽面溫度低,而管內水便產生溫差反應,利用熱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產生微循環而達到所需熱水。
3、環境與環保技術,該項技術指在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降低環境負荷,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盡可能地保護環境,主要的技術有:建筑物立體綠化技術;綠色建材技術,指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采用可減量使用、可重復使用和可再生使用的建材環保材料;節水綜合技術,包括采用節水器具、雨污水收集回用技術、地保水技術;模擬建筑物周邊的風環境和日照規律,進行高效的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