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上海電視臺《七分之一》節目爆出的水龍頭“毒鉛門”事件,消費者對重金屬析出的關注愈加強烈。但據了解,“重金屬析出”超標不僅存在于水暖閥門行業,“鉛超標”在太陽能行業、光熱行業同樣橫行,對消費者的毒害堪比三聚氰胺。
據皇明技術部部長張立峰介紹,太陽能熱水器由主機和管路配件兩部分組成,出廠時,僅是一個半成品,變成消費者家中的成品還需要一線經銷商完成。這種情況也導致了消費者所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并非原件整裝購買,很多經銷商從市場上以低價購進配件、管路,然后以“買主機,送配件”等為旗號組裝后銷售給消費者。
在太陽能熱水器專家看來,這種組裝的太陽能熱水器不僅后期管路漏水問題多,而且許多銅件因為是采用回收的銅渣翻砂鑄造而成,鉛含量極高,且由于鉛在熱水中會成倍析出,很容易導致水中鉛含量嚴重超標。長期使用有鉛超標銅配件的太陽能熱水,會導致消費者鉛中毒,并且年齡越小對鉛的通透性越高。
太陽能熱水器的“成本”控制則被從業者指為造成鉛超標原因的罪魁禍首。據張立峰介紹,太陽能熱水器的原裝配件與市場低廉配件相比,每臺配件費用相差200至500元很正常,而對于很多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來說,這部分配件費決定了企業的生存死亡。
在“曝潛”的同時皇明也建議國家強制廠家安裝“鎳安銅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