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火爆理解成為價格和行業規模的含義,那么應當說,目前國內經濟發展中,持續保持火爆發展勢頭的行業并不止房地產一個行業。太陽能行業的迅速膨脹,與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可謂不相伯仲。當然,與房地產行業區別之處在于,太陽能行業的火爆不在于價格的躥升,而在于行業的發展無序化和品牌泛濫化的現狀,讓業內外人士對太陽能行業的發展產生偏差,認為品牌眾多,產品充足,競爭激烈正是反映了這個行業作為朝陽產業所應該具有的迅猛狀態。
第三次家電下鄉中標,涌現出比前兩次中標之和更多的太陽能企業和品牌,而明里暗里打著家電下鄉的旗號涌入下鄉市場的非中標企業也在正常運轉。初步的統計現實,這個數字可能在1000家左右,如果算上全部,竟有3000家之多!然而我們要問:中國太陽能市場真的需要有那么多的太陽能品牌逐鹿中原嗎?行業壟斷固然容易損害消費者的選擇權,而品牌繁多以致泡沫叢生,是否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呢?
由于行業中的大型企業并不占據絕對市場優勢,致使太陽能行業中的質量問題屢見不鮮。偷工減料者有之,低價傾銷者有之,缺乏售后者有之,往往用戶因為購買了一款劣質太陽能產品,因其故障頻發而產生對朝陽產業的懷疑,這樣的問題已經不絕于耳了。
其次的問題在于,品牌眾多,競爭激烈導致市場環境失去市場經濟本身具備的調控能力。為了銷售,為了存活,行業怪象也就層出不窮了。譬如,消費者走進太陽能賣場一看,發現竟有數十個品牌的產品同時競爭,而且產品功能點大同小異,價格不相上下,讓人眼花繚亂之余無所措手足。既然如此,他很可能在選購產品時,會考慮脫離產品本身考慮購買問題,譬如與銷售員的關系深淺、是否能有更低的折扣、附送多少贈品等等。市場競爭決于贈品多少關系深淺,實為行業發展的怪象之一。
價格會有泡沫,品牌同樣也會有泡沫。價格的泡沫無非是商品的本身價值遠遠偏離了其實際價值,而品牌的泡沫則是因為行業的無序發展、市場的無序競爭,導致品牌泛濫,從而在根本上動搖太陽能這一新生產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相比價格泡沫來說,品牌泡沫是一個讓某一產品和行業更加值得警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