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項目主要負責人王如竹介紹,對太陽能資源的利用先后經歷過三個階段。最簡單的是太陽能熱水器,由水箱和一個2―3平方米的集熱器組成;第二階段是居家采暖裝置,集熱器的面積擴大至30―40平方米,目前相關技術已相對成熟;但一到夏天,太陽能采暖裝置不僅派不上用場,還有壓力過載造成事故的危險。于是,如何讓太陽能系統在夏季為空調制冷出力,成為現階段世界各國能源專家集中研究的課題。www.21tyn.cn
讓太陽能變成“冷空調”,原理上并不難,但由于技術限制,目前的太陽能制冷設備運行效率并不高,只能利用正午時分的太陽能加熱水,以此驅動制冷機運轉,一旦陽光有所減弱,水溫不夠,制冷機便無法運作。王如竹帶領的團隊,發明了有效利用60℃―90℃左右熱水驅動制冷空調的系列技術,主要包括“太陽能硅膠―水吸附制冷機”和“太陽能兩級轉輪除濕”兩大技術,使得夏季太陽能空調可以從早上9點穩定運行到下午5點,有效運行時間大大延長,可以將太陽輻射的15%―50%轉變為制冷空調能力。21tyn.com
此外,項目組還推出一套“組合拳”,讓太陽能接近“全天候運轉”。例如,針對太陽輻射隨天氣、晝夜、季節變化而存在不穩定性問題,他們發明了太陽能/空氣源熱泵供熱技術,利用熱泵循環收集太陽能和環境自然能,有效解決太陽能集熱與常規輔助加熱之間的互補問題。再如春秋兩季,太陽能也不“閑著”,通過加熱建筑通風井內空氣,促使熱空氣向上流動,從而帶動通風井內的空氣流通。這項被戲稱為“人來風”的技術,已經在去年世博會國家電網館內得到運用。這樣一來,太陽能一體化建筑的推廣前景廣闊了許多,因為太陽能可以解決熱水、采暖、制冷、通風等主要的居家能源需求,大大降低了對傳統煤電的依賴。21TYN.COM
不過,太陽能空調要大面積推廣,價格因素仍是一大瓶頸。王如竹坦言,目前他們的產品仍處于小規模樣機生產階段,幾乎沒有價格優勢可言。他們正在和一些空調廠商合作,一旦啟動大面積量產,價格有望降至目前的三分之一,這對傳統中央空調就能構成一定競爭性。21tyn
有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空調市場,初步估計,太陽能空調的市場容量在2015年將高達千億元。目前海爾、格力、美的等企業已紛紛進軍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