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遇阻力太陽能熱水器服務產業升級路漫長
市場亂局:產業轉型遇阻力
“門好進、錢好賺、風險小、回報快”成為太陽能熱水器亂局頻生的誘因。此外,政府市場監督不到位、產品標準鏈不完整也給利益投機者提供了生存空間。近年來,在太陽雨、四季沐歌、皇明、桑樂、海爾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的強勢推動下,行業競爭格局正朝著規模化、品牌化、全產業鏈化方向邁進,但仍有一大批太陽能熱水器手工作坊、利益投機群體分布在浙江、北京、河南、江蘇、安徽、云南、山東等地區,成為農村市場上的“攪局者”。
嘉興市太陽能協會秘書長徐朱靈則向記者透露,“海寧太陽能熱水器的亂局存在已不是一兩天,2009年底有很多皮革作坊、編織作坊看到了這一塊的市場機會,紛紛介入。以低成本、低價格參與市場競爭,雖然獲得了一定發展,但這種發展模式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
盡管海寧太陽能存在不少問題,但記者在去年12月公布的最新一期《家電下鄉太陽能熱水器中標企業公告》中看到,僅海寧地區便有19家企業中標,遠遠高于其它城市。
北京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羅運俊則認為,“受這兩年太陽能市場的好勢頭和大前景,不少企業的發展都比較浮躁、冒進。實際上,在太陽能產品技術創新、售后服務、產品質量等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服務短腿:產業升級路漫長
據悉,央視曝光海寧出現的“香港海爾”、“香港太陽雨”等傍名牌行為還大量出現在其它省市地區,并非孤例。四季沐歌、太陽寶、皇明、同濟陽光、海爾、桑樂等知名企業則直接遭遇了“假貨”沖擊。據江蘇太陽寶太陽能打假辦負責人透露,“一些手工作坊往往是市場上什么暢銷就生產什么,假貨不僅影響了太陽寶的聲譽,也攪亂了市場競爭秩序。”為此,上述企業在公司內部建立了打假辦,成天奔波于市場一線維護企業品牌和市場利益。
假冒產品、傍名牌等行為層出不窮的背后則是令人擔憂的太陽能產品質量。據了解,當前國內太陽能熱水器的售后服務主要依托分布在各個鄉鎮的經銷商負責,并沒有像傳統家電那樣的專業服務商,甚至很多企業對于銷售的產品并不提供服務,完全委托經銷商負責。
“銷售與服務二合一可以快速推動太陽能下鄉,不過這種模式卻容易因企業更換經銷商而引發服務問題。一旦企業撤出某個市場,或者更換某個市場的經銷商,那么此前銷售的產品服務很難得到保障。”一位太陽能企業人士指出,現階段很多企業還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精力去建立售后服務體系,重點還在“擴銷售搶市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