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升級
從去年年底開始,國內太陽能熱水器領軍企業開始發力中高端,以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升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有著千億元的市場潛力。但傳統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需求和市場需求,生產工藝復雜、金屬內膽保溫效果差、功能單一等特點讓傳統太陽能熱水器的發展顯得步履蹣跚。皇明太陽能熱水器董事長黃鳴警告說,如果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長期停留在低水平層次上相互競爭,整個行業很難提高。
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文哲亮認為,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若想走上快速發展的通道,就要實現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的轉變。在技術上,行業要向中高端領域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從去年年底開始,國內太陽能熱水器領軍企業開始發力中高端,以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升級。
今年年初,四季沐歌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太陽能熱水器,推出了全球首臺物聯網太陽能熱水器?;拭?、力諾、太陽雨等企業則全面布局中高溫太陽能熱水器。與普通熱水器相比,中高溫管產品主要面向工業企業生產,為國內太陽能熱的利用拓展了新領域。不久前,國內首個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在北京建成,皇明成為該項目的重要技術合作伙伴。而力諾的中高溫管技術在完成了技術成果項目鑒定后,順利上市銷售。太陽寶則發力太陽能健康技術,推出了國內首臺具有UV殺菌功能的健康太陽能熱水器。
市場:農村“包圍”城市
受到建筑規劃、消費習慣、產品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進城”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在人們印象中,太陽能熱水器的主戰場在農村,城市只是配角。不過該行業的實際發展情形卻未必如此。
隨著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發展及農村市場競爭態勢的形成,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將逐步分化為兩類:一類是生存在農村市場的中小企業,另一類是不斷拓展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市場、走城市路線的大品牌企業。這是記者在采訪中經常聽到的一種觀點。
黃鳴是上述觀點的擁躉者之一。他認為:“太陽能更廣闊的市場在城市而不是農村。”因為,與農村市場相比,城市人群容易接受價格較高的產品,這樣一來,產品利潤也就更高。早在2002年,皇明太陽能就成立了置地公司,蓋了一批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樓盤。力諾瑞特也致力于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的太陽能行業首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力諾瑞特3年完成了3400萬平方米的推廣面積。
不過受到建筑規劃、消費習慣、產品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進城”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對此,四季沐歌太陽能總裁李駿建議,應當在加強對農村市場深耕細作的基礎上,加快對城市市場的拓展,特別是要借助國家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機遇,以低碳產品打造低碳建筑。
趨勢:期待標準強制執行
強制性標準短期內未必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從長遠看,必然會推動行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據了解,我國對于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并沒有實行“生產許可制度”,大部分太陽能熱水器一般不使用電,也不需要通過中國強制認證。盡管國家已經出臺了太陽能熱水器的相關產品質量國家標準,但所有上市銷售的太陽能熱水器并不需要單獨檢測,只要企業按照國家標準來生產,自主承諾保障產品質量就可以上市銷售。
目前,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共有23項國家標準,不過都是推薦性標準,企業可以參照,但無需強制執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國內太陽能熱水器產業“魚龍混雜”,市場準入門檻不高。有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貼牌熱水器占到整個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20%以上,這種所謂貼牌產品對整個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鑒于此,從2010年開始,一批政策性標準和行業自律文件密集出臺。
2010年,由國家16個部委共同發文的《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限定值及效率等級》啟動。這是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第一個國家強制性執行標準,意味著,今后凡是進入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企業都要貫徹執行這個標準。
另外,太陽能熱水器的能效標準也已經在2010年10月底完成全部制定工作。近日,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朱俊生表示,該標準已上報國家標準委員會,半年后有望出臺。該標準將有關能效標準修訂為強制性標準。太陽能熱水器能效標準將太陽能熱水器按能效分為三級,一級能效最高,三級能效最低,不能達到三級標準的企業將被淘汰。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實施,將抬高太陽能熱水器的市場準入門檻,規范行業發展。雖然短期內未必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從長遠看,必然會推動行業向更高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