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一:皇明能不能上市?
喊了一年又一年,估計皇明公司內部也喊煩了,是不是因為見諸報端所說的經銷商舉報而擱淺呢?或許,今明兩年一些中等企業上市之后皇明還在宣傳所謂的“近期上市”呢。
懸疑二:太陽雨能不能賺錢?
一個勁兒地追求規模、銷量和宣傳聲勢,人海戰術,雖然目標也算達到了。但是能賺多少錢呢?是不是賠本兒賺吆喝,行業里對太陽雨的盈利能力多有猜測。
懸疑三:桑樂九大基地能不能完成?
高靖平津津樂道九大基地及獨特經營策略,可是桑樂真有能力建設成九大基地嗎?九大基地真的會有充足的產銷量嗎?價格和品牌都難以上行,這是造勢還是真事,我們拭目以待。
懸疑四:清華陽光還在前十嗎?
我們屈指數來,前五六名的企業銷量很明顯,至于七八九十名是誰就不得而知了。曾經號稱產業開創者的清華陽光是不是已經退居銷量十甲之外了呢,我們看來已經八九不離十了。看來中國真是“市場”主導的經濟了。
懸疑五:浙江企業誰是所謂的龍頭呢?
公說公是,子說子是。到底誰在品牌上、銷量上、研發及綜合實力是浙江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龍頭我看還沒有定數?美大、高得樂、同濟陽光、群升,看來誰也沒有鶴立雞群。將來就好說了嗎?也未必。
懸疑六:家電巨頭進軍太陽能能出頭嗎?
大約有近十年了吧,家電企業進入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有的一步一腳印,有的高調入市號稱三年如何如何,可是不管怎樣,如今沒有一個敢拍著胸口說我是絕對的十強之內,海爾?萬和?華帝?榮事達?我們看不出哪一個品牌有這個領導者的潛力。
懸疑七:工程與平板誰能稱雄?
隨著工程和平板的發展,有企業說自己是工程專家,有企業說自己是平板之父。可是我看都是在吹喇叭,沒一個有絕對實力的。到底誰是最后的工程與平板贏家,我認為這些企業還得真的修煉,三五年之后再講也不晚。
懸疑八:力諾瑞特是國際化領航者嗎?
一直以中德合資企業自居,可是力諾瑞特真的就有德國技術嗎?德國就真有技術嗎?在出口方面,力諾瑞特到底有多少量呢?太陽雨的量大還是力諾的出口量大還是另有一些隱形冠軍?國際化誰能破題?我看不是太陽能行業的問題而是產業界的共性問題了。
懸疑九:云南四川的企業真在崛起嗎?
有人講四川云南的企業群在崛起,我卻沒有看到一個在全國市場叱咤風云的,也沒有看到哪一個在云南省在四川省唯我獨尊的。只不過是一些地方小企業罷了,最終很難有一個會沖到東部市場來的。不服氣的就出來一個讓行業看看。
離開了這個行業,我倒是希望這個行業踏實一些,多些技術進步,多些質量改進,多些品牌責任,讓行業多些文化底蘊,少些吵鬧,少些吹噓。食品行業把消費者煉理性了,煉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