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不僅僅有黃鳴想“曲線救國”的壯舉,更有舉國上下數千家太陽能企業在覬覦著城市市場這塊蛋糕,但某些相關政策的缺失卻擋住了他們進軍城市市場的步伐。業界普遍認為,太陽能這個朝陽產業需政策扶持才能陽光燦爛。
朝陽產業的貢獻
再來看看近年來太陽能產業做出的貢獻:2009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共4200萬平方米,保有量達到1.45億平方米,根據太陽能熱水器每年每平方米得熱量相當于417千瓦時電量計算,1.45億平方米的保有量意味著可以替代604.65億千瓦時電量。2009年全國發電總量是3.6萬億千瓦時,其中風力發電量是270億千瓦時。對比可見,太陽能熱水器在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所占分量之重。2010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年產量約為4900平方米,占世界年產量80%左右,銷售額約為735億元,出口額約為2.5億美元。太陽能產業的重要性依然凸顯。
創造上述低碳貢獻的太陽能企業中,除清華陽光等少數幾家國企外,其余大都是民企。民企向來不是國家的寵兒,其發展大都依靠自身努力,而且行業發展自始至終都是市場化運作,并且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如真空管集熱技術等。目前,通過市場運作確立的行業知名品牌有皇明、太陽雨、力諾瑞特、五星等。
政策亟待在現實中完善
根據“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推動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20個省(市、區)和80多個城市出臺了太陽能強制安裝政策和優惠政策,要求新建建筑有條件的必須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例如,地方政策中規定新建居住建筑12層以下(含12層)具備條件的應當統一設計和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但在現實中,目前城市中的新建居住建筑大都在12層以上,12層以下的強制安裝政策像一記重拳砸在了棉花上,很難在現實中產生真正的效應。因此,業內一直呼吁政策要在現實中完善并真正落實。
而一些太陽能企業的老總也無奈地表示,“對于城市市場,我們已提早布局、為搶占先機作了各方面準備,但從現在看來,大舉進軍城市市場,整體環境還不夠成熟,只能先緊盯一些大型的系統工程配套。”
不過,對于太陽能產業的相關政策,黃鳴卻一改以往的高調,“我們想以節能標桿示范形成新的建筑流派,但對于現在所推進的方案,態度是隨緣,我們做房產的概念和一般開發商不一樣。”黃鳴表示,只有等相關政策都到位時,皇明才考慮復制已有的模式。
行業仍需政策扶持
在全球能源日益緊張的趨勢下,國外很多國家早就開始了低碳節能環保之路,他們的的做法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點借鑒,例如西班牙的太陽能熱水器強制安裝政策經過了從地方法令到國家法令的過程。日本通過“陽光計劃”建立太陽能暖房和家庭熱水供應系統示范系統,達到實用推廣階段。1995年日本制定了“綠色政府行動計劃”,要求新設建筑物要有效地利用太陽能。日本政府對住宅安裝太陽能系統給予低息貸款,自1994年10月起,貸款年利率為3.9%,償還期分別為5年和10年;1994年此項優惠貸款總金額為87億日元。從1978年起,美國聯邦政府開始全力推動太陽能的利用,聯邦政府對裝設太陽能系統的住宅補助50%的費用。1980年財政部制定了能源設備減稅辦法,凡是家庭購置太陽能系統,其購置、裝設等費用的40%可減免所得稅,最高達4000美元。
目前,我國每年的建筑面積以15億至20億平方米的速度增長,根據國家規劃:太陽能總保有量2020年將達到3億平方米,如果政策支持到位可實現3.5億平方米的總保有量,屆時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可增長到1.08億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壽命周期以10年計算)。無論是太陽能熱水器的年產量還是保有量,我國都已雄居世界首位,成為世界上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和應用大國。因此,政府應盡快出臺《可再生能源法》實施細則,清除小區安裝太陽能設備的障礙,并且禁止地方政府、開發商、物業、業主阻撓安裝,要求建筑設計部門對新建建筑必須強制預留太陽能熱水器安裝管路、電路以及承重的安裝平臺,對于如機關、學校、醫院、賓館等場所,必須安裝符合標準的太陽能產品,特別是政府部門要帶頭做好應用示范。
業內專家呼吁,政府應從能源戰略的高度重視太陽能熱利用,要在政策上進行扶持,提倡建筑節能一體化,而且在實施建筑節能過程中,政府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