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水器是典型的"三分產品,七分安裝",消費者只是把產品買回家是不能使用的需要專業人員根據現場條件進行安裝,才可以正常使用。
消費者切不可小看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在諸多的太陽能熱水器消費糾紛中,有不少是因為安裝不到位或不合格引起的。大連市一位市民家中購買的是壁掛式太陽能熱水器,雖然商家在安裝時承諾"保證安全",但是一年后還是出現了問題。固定太陽能板得膨脹螺絲從墻內鉆出,太陽能板猛烈晃動,搖搖欲墜。當時承諾"保證安全"的商家,此時竟然連"太陽能板掉落"的原因都沒有查出來。
在春季大風時節,經常可以看到大風刮倒太陽能的新聞,這些現象多由安裝問題引起。由于太陽能熱水器都安裝在屋頂,在城市高層住宅,太陽能板則安裝在陽臺外壁,如果安裝環節不能保證的話,太陽能就變成了懸掛在高空的"定時炸彈"。
缺乏安裝規范目前,國家對于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并沒有相應的技術標準和安裝規范,亦無相關的業務組織進行指導和管理,盡管某些城市出臺了一些安裝規范,但是僅對于小區成批量的安裝起作用,對于消費者購買的單臺太陽能"散戶"安裝并不管用,導致太陽能熱水器在安裝和使用上存在安全隱患。
在大風天出現問題的太陽能熱水器,"弱不禁風"的現象有很大部分是由于安裝不堅固造成的。比如,應該在熱水器的支架上用螺絲固定、底座固定熱水器用的水泥數量等。在農村甚至有的雜牌太陽能熱水器安裝時,一些安裝工人只是簡單地‘放’在屋頂,用細鐵絲一擰就完事,如果遇到惡劣天氣,一根細鐵絲能起多大作用,令人擔憂。
大連的一位市民就因為太陽能熱水器安裝環節出了問題,造成了熱水器內外絲斷裂,從而使熱水器爆漏,自己家新買的沙發、家具全被泡,鄰居家也跟著遭殃,造成了6萬多元的直接損失。根據調查,事故的原因就是安裝工人在安裝熱水器時發現少了一個零件,就近隨意購買了一件相似產品。
為了節省成本,很多企業在支架上做起了文章。按照行業推薦標準要求,支架用板材至少應該達到1.5毫米厚、100毫米寬,一些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卻偷工減料,支架用材僅有1-1.2毫米厚、60-70毫米寬,又窄又薄;還有一些支架板材多處掏孔,這樣的支架顯然在抗扭能力、抗風能力上大打折扣。
專業人士稱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問題還在行業內部,首先是安裝單位不規范;另外,一些安裝在住宅陽臺外面的壁掛式太陽能熱水器,如果質量不過關或安裝不規范,將會有脫落的危險,對路過的行人安全構成威脅。查閱新聞,確實有太陽能掉落砸中行人,致人死亡的案例,太陽能安裝安全不容忽視。
安裝出現問題廠家和商家"踢皮球"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特點是,零售終端的利潤最大。由于太陽能熱水器產品的銷售主要是靠終端推動,"招商為王"是整個行業的特色。所以雖然這個產品的的利潤高達50%,但是其中廠家只有5%、地級經銷商15%、鄉鎮零售商達30%。一般情況下,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也都是由零售商來進行的,但是當產品出了問題,比如由于安裝不規范造成的糾紛,零售商和廠家卻常常互相踢皮球。一些雜牌廠家干脆找不到售后服務的部門,甚至廠家都玩"消失"。
太陽能熱水器的售后維修可以占成本的5%,對于一些追求短期利潤的廠家來說,5%成了一個負擔,自然不愿意承擔。即使是成規模的廠家,也存在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的問題。僅僅提供產品,不進行安調、調試、維修方面的系統培訓,如果售后出現問題,只有一個辦法"踢給別人"。
安裝環節無監管現在熱水器行業既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安裝過程沒有一個相關的監督機構或驗收環節。安裝服務的質量如何,由于沒有標準和規范無法評價,更沒有相關的監督部門。
在目前的太陽能熱水器安裝中,讓人哭笑不得的一點是,很多文章都在提示,"太陽能熱水器安裝時,消費者一定要在現場進行監督。"這也是太陽能安裝方面的一個寫照了。單就目前的消費者掌握的太陽能相關知識來說,監督安裝人員的任務恐怕難以完成。
現在,就連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歸誰來管,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監管,更是無從談起了。而這個問題何時能解決,暫時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