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迫切要求改變居住環境。經濟條件好的,冬季使用土暖器、電加熱器,夏季使用電風扇、空調等,但也應該看到,這種用電器設備來改變居住環境的做法,會使農村供電日趨緊張。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專家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房屋圍護結構的保溫和隔熱。在采訪中,記者深切體會到:太陽能房特別是被動太陽能房是非常適合農村使用的節能建筑。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發展太陽能房仍面臨成本過高、推廣難度大的問題:太陽能房比普通的居民住房建設造價要高20%至30%,由于目前對于太陽能房建設并沒有補助政策,雖然農戶對此項目看好,但出于經濟條件的考慮,推廣還有一定難度。此外,由于技術條件的制約,全面鋪開尚需時日。建設太陽能房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方式多樣,材料多樣。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村太陽能保溫房建設出臺統一標準,以便操作。
同時,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也制約了太陽能房的推廣。目前我國建材市場上較少看到非常適合太陽能建筑的新型保溫、儲熱等水平高又價格低廉的建筑材料。在本溪縣采訪時,一位農民告訴記者,建太陽能房,最需要的是苯板,如果苯板能使用10年以上,建太陽能房就很劃算,但如果質量撐不上三五年,就賠了。他說,如果能買到又好又便宜的苯板,大家肯定都爭著建太陽能房。
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環保舒適的太陽能房在我國農村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以遼寧為例,該省農村每年平均建房上千萬平方米,為太陽能房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只要能破解推廣使用太陽能房的障礙,太陽能房在農村將會加速發展。
對農民來講,能不能使用可再生能源,首先考慮的是經濟負擔問題。因此,為營造廣大農村普遍使用太陽能產品的氛圍,有關部門須建立、完善并實施包括減免稅收、價格補貼、低息貸款、信貸擔保等一系列經濟激勵政策,促進企業投資、個人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
此外,要積極探索太陽能工程建成后的后續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縣、鄉農村太陽能服務網絡,支持創辦太陽能設備的經營維護和技術服務等企業,不斷提高后續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新農村太陽能利用工程的安全生產和長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