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節能減排急需新突破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認為,“十二五”節能目標由“十一五”的20%左右調減為16%,雖然看似有所下降,其實完成目標任務難度很大。“十一五”期間淘汰了大量落后產能,關閉了很多高耗能企業等,在“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實施關停,已經沒有太大空間。對于目前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專家冷靜地指出,實現“十二五”節能目標,進一步挖掘節能減排的潛力,必須立足于提升技術含量,更多的要靠在節能技術應用上的突破。
眾所周知,我國現階段的能源結構雖然已多樣化,但油氣資源不足,煤炭資源稟賦豐富,能源結構只能以煤為主。因此,我國工業和民用供熱主要采用燃煤鍋爐尤其是中小型燃煤鍋爐,應用于化工行業的燃煤鍋爐更是量大面廣。但技術落后、能效水平低、污染嚴重等問題非常突出。以燃煤工業鍋爐為例,目前我國燃煤工業鍋爐約有48萬臺,年耗原煤約6億噸,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20%左右,每年排放煙塵約200萬噸,二氧化硫600萬噸,是僅次于燃煤發電的第二大煤煙型污染源。
太陽能光熱產業優勢明顯
作為上帝贈與人類的禮物,太陽能是公認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最清潔的能源。據測算,太陽能資源總量相當于現在人類所利用的能源的一萬多倍,盡管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但已高達173000T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于500萬噸煤。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生產真空管的鍍膜機有2000臺,生產真空管4億多支,實際使用量3.68億支,全年總計生產熱水器4900萬平方米,增長了16.7%。2009年的太陽能集熱器保有量是1.45億平方米,2010年的實際使用量是1.68億平方米,增長了15.9%;產值735億,增長了22.5%,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而且,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在力諾瑞特、皇明等大型太陽能企業的引領下,目前我國的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水平也有了穩步大幅提升,已經逐步開始由傳統的低溫熱水應用,逐步向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中高溫應用等方向發展,也為國家的節能減排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以力諾瑞特為例,近十年來通過打造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標桿工程”,每年為國家節省標準煤近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千萬噸,在為人類環保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讓太陽能這種新型能源進入人們視野的同時,也為整個太陽能行業引入市場鋪平了道路。
政策“援手”成關鍵
為助力節能減排,以力諾瑞特、皇明為代表的技術先導型企業,近年來明顯加大了科研投入,重點攻關中高溫集熱技術以及相關應用技術和系統的突破。特別是力諾瑞特,繼去年7月率先實現150℃中溫集熱的技術突破之后,馬上便與上海交通大學成立太陽能研究院,致力于太陽能采暖制冷、太陽能工業利用等方面的技術研究。
在太陽能采暖制冷方面,力諾瑞特以一座174平方米的“零碳館”宣告,以目前的太陽能技術,太陽能完全可以解決采暖、制冷、生活熱水、生活用電等全部建筑能源需求,為建筑特別是公共建筑的節能需求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不久前,力諾瑞特對“零碳館”太陽能制冷的核心組件單效溴化鋰制冷機組進行了技術升級,成功研制出了雙效溴化鋰制冷機,從而使熱轉換效率提升一倍以上,為太陽能光熱空調的大范圍推廣奠定基礎。
在太陽能工業應用領域,剛剛落成的力諾瑞特CPC中溫工業熱力集成系統則再次擴展了太陽能光熱的應用領域,有效將太陽能光熱與工業鍋爐結合,可實現10%的能源替代,并可推廣至造紙、食品、煙草、木材、化工、醫藥、紡織、塑料等八大行業。據統計,若全國鍋爐都能與太陽能結合,按照太陽能提供10%的能量計算,一年就節約原煤約4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8000萬噸,節能減排效果十分明顯。
然而,盡管目前太陽能企業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但受限于前期投入大、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受限等因素的影響,太陽能光熱節能減排技術的距離全面推廣還有一段路要走。“目前太陽能企業的實力和影響力仍然十分有限,僅僅靠力諾瑞特等幾個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推廣很難短期實現太陽能節能減排技術的規模化推廣,還需要依靠政府的強大推力才能走向成熟化的發展階段。”力諾瑞特總經理申文明建議,政府部門應該從立法、財政等方面加大力度,通過補貼、稅收減免等財政政策推動產業的發展,推動太陽能在節能減排中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