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人浮躁的時代,讓很多企業充滿著激情。因此,同樣也就造就了很多發展飛速的企業,業務快速擴張、規模急速膨脹,猶如搭上了“300公里/小時”的高鐵,發展速度之快讓很多人驚嘆!
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經歷了多年的積蓄,2009在諸多不利環境的因素下,依然實現了飛速發展。于是,很多企業對2010年充滿了希望,開始上演一場規模和速度競賽。行業巨頭如皇明、力諾瑞特、太陽雨、四季沐歌、桑樂等企業紛紛開始了異地擴張計劃。桑樂公司正在布局全國生產基地,海寧、岳陽、淮南、鄭州、咸陽、保定、鐵嶺等9大基地;力諾上海基地、太陽雨的沈陽基地、桑夏的湖北基地等等異地擴張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企業進入‘規模化競爭時代’。與此同時,如太陽寶、雙能、貝斯特、元升、力源、盛來陽光等企業在本地也開始了規模擴張競賽。很多企業希望以規模經濟能對沖原材料漲價、人工成本高漲等帶來的風險。同時,一大批企業也在不斷上演設備升級競賽。有些企業不惜銀行貸款,加大設備升級的資金投入,由于市場銷量跟不上導致設備閑置。今年,銀根緊縮、利率不斷上調,企業的壓力在不斷加大!
如今,更多的中小企業在盲從,追求其規模的快速膨脹,或者跟風進軍新領域。如不少企業紛紛跟風上馬平板太陽能生產線、搪瓷水箱生產線……這些企業領導者原本以為靠屢試不爽的價格戰能快速占領市場,短時間收回資金。而現實卻無情地給以回應。據悉,新投資的某搪瓷水箱廠由于質量問題,不僅沒有賺錢,反而賠了大量的錢。該事件對其品牌的負面影響十分大。這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江蘇邁能高科技公司總經理朱慶國早就告誡:搪瓷承壓水箱不是那么容易做出來的,邁能搪瓷水箱是融合了30多年壓力容器,十幾年電熱水器的技術和經驗,經過國內外市場多年檢驗的。他表示,產品的價格只是市場競爭中的一個因素而已,更多的是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品牌、服務等綜合的表現。并多次勸誡企業不要盲目上馬搪瓷水箱,否則,吃虧的是自己,更重要的是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2011年上半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在旱澇急轉、通脹重壓、原材料上漲、人工成本高企、農村市場被透支等多重因素化學效應的作用下,不少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未知風險。
風險,是每個企業家都不愿意遭遇的。但不是每個企業家都能預見和預防企業的風險,尤其對于快速發展的企業來講,更是難上加難。處在“高鐵速度”的不少企業追求高速發展,享受其帶來的激情,根本來不及思考運營管理的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風險。
高鐵并不是中國創造和發明的,國外早就有之。有關資料顯示,1964年10月1日,日本第一條新干線東海道新干線開業。47年過去了,日本的新干線的前10年也是小故障不斷,但最終實現了人員零傷亡的安全神話,只因地震在2004發生過脫軌一次,也無人員傷亡。新干線被稱為“新干線安全神話”。可見,鐵路的運營并不是建設和速度的簡單結合,還需一套科學的管理系統。
企業的運營同樣也是不是規模和速度的簡單結合,還需一套科學的管理系統。近日,筆者10天走訪企業過程中發現,很多企業不僅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和營銷體系等,更缺乏技術研發團隊做支撐。不少企業落后的手工作坊生產方式,使產品穩定性及質量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由于缺乏系統的管理思想和戰略高度,諸多企業開始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蹩腳式的改革。市場競爭激烈,營銷費用高居不下,企業并不沒系統分析,這樣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源。企業就想當然地開始對營銷團隊動手術,美其名曰:減員增效。結果呢,由于營銷團隊的解散,經銷商的服務不到位導致大量流失。營銷人員大部分走進了競爭對手的企業中,諸多機密外泄不說,產生的負面營銷更嚴重。于是,企業陷入了更深的泥潭。而日本豐田在遭遇危機時,沒有采取減員錯失,同樣度過了危機,其做法值得太陽能企業借鑒和學習!
市場處于高速發展期,像颶風來襲一樣,站在風口的豬都能飛起來。一位知名營銷專家說,一旦市場遭遇危機,出現“低迷”期,這就考驗企業的綜合能力,以及面對危機的應變能力。最終,我們就會發現誰在裸泳。
正如高鐵一樣,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還需要系統管理。照理來說,我國高鐵剛剛建造,在技術方面應該遠遠超過日本第一條高鐵線。但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呢?很明顯,管理存在紕漏,缺乏系統性。
因此,筆者以為企業的快速發展可能得益于外部利好的市場環境,但是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必須依賴于管理的生命力。這也是為何《中國太陽能產業資訊》連續推出管理升級的原因。“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是企業發展中的安全運營保障系統,也是快速發展的根基。
太陽能企業如何演繹行業發展“高鐵時代”速度與激情。這不僅是企業需要思索的問題,也是有關部門需要思考的課題。總之,企業要以安全開路,由科技創新護航,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在“高鐵”通道上,走穩、走好,并保持一路通暢,避免遭遇“高鐵速度帶來的尷尬”。如此,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勢必迎來全新的發展局面。
作者:陳講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