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開局,節能減排進入攻堅階段,節能建筑已經成為全社會工作的重心,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政策,鼓勵清潔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作為地球上最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利用技術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假如把太陽能應用于住宅,可以讓住宅能耗下降8%—10%。建筑節能,迫切需要太陽能與之結合。
太陽能與建筑的拉郎配
建筑美學上講“有陽光的房子才是美的,不節能不環保的房子,即使金碧輝煌也是乏美可陳的”,太陽能與建筑的結合既是一項建筑藝術也是節能的重頭戲。而且我國的太陽能發展迅速,資源豐富,擁有相當廣闊的推廣利用前景。一方面是價格低廉、資源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一方面是亟待解決的建筑能耗,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結合無疑是“天仙配”。
但是,現實情況卻不是那么樂觀,太陽能與建筑的結合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音符,目前的太陽能無法滿足建筑的多樣化需求,安放在城市中雜亂無章的太陽能不僅極大的影響了城市的美觀,還破壞了建筑的審美,讓房地產商愛恨交加。由于太陽能利用和建筑設計、開發缺乏協調,太陽能與建筑的結合就像牽錯線的鴛鴦,甚至被人們戲稱為“貼膏藥”,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在技術與設計上給太陽能熱水系統提出了更尖銳的要求。
“五個同步”促成“天仙配”
“要加大太陽能和建筑一體化推廣力度,需要建筑師、開發商在設計階段就將太陽能技術考慮到建筑的設計過程中去,避免居民在建筑竣工后各自在樓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使太陽能和建筑融為一體。”來自北京的雨欣陽光太陽能一名工程專家如是說。
當許多太陽能企業被建筑工程拒之門外,在工程市場的門口踱步不前的時候,來自北京的雨欣陽光依托北京的前沿科技與專家團隊,開發出了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的特色模式,即五個同步工程系統解決方案,真正實現了太陽能與建筑的“天仙配”。
五個同步工程系統解決方案指的是太陽能與建筑的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物業管理與系統控制。對新建建筑,按照太陽能光熱與建筑一體化的原則,從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將太陽能光熱系統作為建筑的組成部分,與建筑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在規劃設計時綜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緯度、氣候狀況、場地條件及周圍環境,在確定建筑布局、朝向、間距、群體組合和空間環境時,結合建設地點的地理、氣候條件,滿足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和安裝的技術要求。在結構上,妥善安裝,確保建筑物的承載、防水等功能不受影響。在管線布置上,合理布置各種管路,盡可能減少熱損耗。還使太陽能與其他能源加熱設備的匹配合理,盡可能實現系統的智能化和自動控制。系統運行上,確保安全、可靠、穩定,易于安裝、檢修、維護、及管理。
這五個同步把太陽能的利用納入環境的總體設計,把建筑、技術和美學融為一體,讓太陽能設施成為建筑的一部分,相互間有機結合。現在,雨昕陽光依托五個同步,已經成功運作了例如石家莊工程技術學院12噸太陽能熱水工程、九江707大酒店30噸太陽能熱水工程、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太陽能熱水工程、北京印刷學院公共浴室太陽能熱水工程、中國農業銀行40噸太陽能熱水工程等眾多大型的工程項目,把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從理論推向實踐。據雨欣陽光工程部部長趙相東介紹,近期他們又整合各種資源,開發出了10到20種系統模式,為合作方及客戶提供了更多選擇方案,將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結合推向更深、更廣的層次。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綠色節能技術復核工作總工、專家組專家楊書平曾表示,五個同步要求太陽能企業在前期就與建筑設計院溝通,在產品與建筑的融合方面,將太陽能產品和設計融入到建筑中,真正做到和建筑“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最后達到同步管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梁俊強也曾表示,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在思路和觀念上要有所突破,通過優化產品設計和熱水系統方案設計,真正實現太陽能與建筑的“天仙配”。
雨昕陽光依靠專業技術、領先產品、專家團隊三個方面的優勢,用原創的五個同步模式解決了節能建筑普及太陽能應用的技術瓶頸問題。五個同步模式將太陽能與建筑有機結合,解決了太陽能與建筑不融合的弊病,使太陽能的生產與設計與建筑達到完美的統一,推動了太陽能產業升級,給行業內的眾多企業以借鑒,也對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發展形成了強勁的拉力。
“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不是太陽能與建筑的簡單相加,而是真正讓太陽能成為建筑的一部分。”雨欣陽光太陽能工程部部長趙相東向記者解釋到。太陽能與建筑的完美結合,其實就是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進行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管理的過程。這要將產品的設計與生產貫穿于整個建筑過程當中,將太陽能系統包含的所有內容作為建筑不可或缺的設計元素加以考慮,盡可能巧妙地將太陽能系統的各個部件融入建筑之中去,使太陽能系統真正成為建筑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符合建筑一體化的核心理念。
雨欣陽光用實踐證明太陽能與城市建筑不是一對冤家,隨著太陽能系統的完善以及建筑技術的創新,太陽能與建筑的結合將會更加的科學有序,太陽能與建筑才真正的做到“天仙配”。
作者: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