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截止時間2010年8月)
一、太陽能熱利用部分
1. 2009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已達到4200萬平方米,年增長速度達到35.4%;太陽能熱水器年產值達到578.5億元,增長了34.5%。2000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出口額為640萬美元,2008年達1.3億美元,2009年,太陽能熱水器出口貿易盡管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實現增長70%,達到3億多美元。目前,太陽能熱水器已經占到國內熱水器市場份額的57%,遠遠超過傳統燃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的組合。太陽能熱水器全國保有量達到1.45億平方米,太陽能集熱器共覆蓋4000萬家庭約1.5億人口。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累計替代常規能源達2億噸標準煤,碳減排能力達2億噸。
2. 關于太陽能熱利用企業數量的說法
(1)國內具備一定規模的太陽能熱水器整機企業有1500多家,包括配套企業在內,全行業共有3000余家企業。
(2)截至去年年底,全國注冊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有7500余家,到今年6月末只剩下6000多家,半年內減少了1000多家。
(3)按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協會的調查數據,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太陽能熱利用生產企業有2800多家。
3.太陽能家電下鄉
2009年,第一次中標公布企業79家;
2010年,第二次中標公布企業89家;共計168家,有3家從上一年延續,實際為171家。
4.太陽能熱利用企業規模
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30多家,僅占行業企業總規模的1%或者是2%,產值過10億元的企業只有4家。(2008年,全行業銷售總額約為430億元,產值15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家,5億元~10億元的企業有2家,1億元~5億元的企業有20家,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中等企業有50余家。)
5.年生產過百萬臺的企業
6.行業內大企業推出的新品
(1)力諾光集團:山東力諾新材料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研制出中溫太陽能真空集熱管;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聯合研制出中溫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中溫集熱管工作溫度可達160℃。
(2)皇明太陽能: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院、華電集團聯合開發建設,總投資1.2億元的亞洲首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是中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高溫熱發電項目。皇明的128℃的中溫集熱管也通過項目驗收。
(3)四季沐歌的全自動太陽能,金剛和樂活士系列產品。
(4)日利達太陽能推出衛卡新品。
7.2009年企業增長幅度
(1)太陽雨:2009年全年實現了80%以上的增長。
(2)皇明集團2009年銷售收入55億元,增長19%以上。
(3)力諾瑞特2009年各項經營指標成倍增長,主要經營指標是2008年的1.6倍以上,產量增長率為62%,利稅是2008年的兩倍。
(5)桑夏2009年主營業務同比增長51%,國內市場占有率為10.09%,利稅同比增長40%,稅后利潤同比增長56%。
(8)日利達太陽能2009年銷售實現了50%的增長。
(9)光芒藍金鋼太陽能2009年銷售總量比2008年增長了100%,實現翻倍增長,光芒承壓水箱增長了80%。
(10)山東力諾新材料有限公司,2009年力諾集熱管產品銷量首次突破4000萬支,同比增長35%以上。
8.2010年上半年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增長幅度
太陽能熱利用專委會新近完成的企業調查,在一類年產值過億的12家大型太陽能骨干企業中,今年上半年銷售的平均增幅為34.2%,其中12家企業中只有北京的一家企業與去年持平,一家企業增幅為10%;在年產值5000~6000萬元的二類企業中,北京的3家太陽能企業中只有一家是-20%的下滑,山東的8家企業最低都保持了43%的增長,江蘇7家平均是30%的增長,二類企業的平均增幅為37.4%。上半年品牌企業還是保持了30%的增長,只是速度相比往年有所放緩。2000多家太陽能中小企業,上半年放假、停工和關閉的各占1/3,地區小企業停產和倒閉的則各占一半。
太陽雨上半年實現倍速增長,年產有望突破200萬臺
力諾瑞特上半年產量、銷量、銷售收入等主要經營指標實現了近40%的增長。
桑樂上半年銷售收入增長速度超過60%,重點市場甘肅、廣西銷售收入均超過去年全年。
日利達太陽能上半年同比增幅達30%。
9.2010年上半年企業的跑馬圈地
(1)桑樂的九大基地戰略:擴建山東濟南總部,浙江海寧基地在去年3月投產,3月28日岳陽基地的投產,江蘇淮安6月投產,陜西咸陽預計在2011年初投產,河南鄭州基地2010年3月14日簽約,落戶鐵嶺市遼寧省環保產業園東北基地于4月8日簽約,相繼還會在河北及四川建立基地。桑樂九大基地建成投產后,每個基地可平均覆蓋1.3億人口,最終的產能將達到800萬臺。
(2)四季沐歌:河南洛陽基地在7月開始批量生產,正式投產預計每天可以下線3000臺熱水器四季沐歌,年產1500萬支真空管子項目也將在2011年上半年建成完工。四季沐歌還擬在昆明建立生產基地,預計投資額將達到4億元左右。
(3)天普太陽能:6月8日,北京天普太陽能生產基地項目在沈陽沈北新區正式簽約。沈北生產基地項目占地約135畝,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投資總金額5億元,建設周期兩年,產能達標后年產值15億元。
(5)桑夏太陽能,3月19日,湖北桑夏全自動太陽能熱水器生產線投入使用,首批產品如期成功下線。桑夏湖北生產基地位于孝感市孝南開發區,工業園占地400多畝,建成后年產太陽能熱水器可達100萬臺以上。
(6)元升集團,5月中旬,元升在云南的生產基地就已投產。
(7)雨昕陽光,3月19日,雨昕陽光在湖北孝感的生產基地奠基。
(8)同濟陽光,1月16日,同濟陽光占地15000平方米的南方新生產基地開始試投產,新生產基地建成后將與北方生產基地遙相呼應,可實現年產30萬臺太陽能的目標。
(9)力諾光熱集團,3月21日,全球首個智能全聯動集熱管生產系統在力諾新材料公司章丘基地正式建成投產。
(10)貝斯特新能源,5月,貝斯特建成一條年產500萬支太陽能真空管生產線。
(1)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系統。2009年7月,新阪神太陽能有限公司和常熟凱達印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太陽能工業利用及廢熱綜合利用節能項目”。該項目由上萬臺太陽能熱水器組成,集熱面積達1.508萬平方米,比兩個標準足球場還要大,每天可產生1200多噸生產用熱水,是迄今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系統。
(2)四季沐歌世博美國國家館熱水工程,占地6000平方米,總投資額約6100萬美元,于4月18日竣工。工程采用的的是四季沐歌58/1800航天級真空管,真空管內裝變熱管形成的太陽能集熱器。
二、太陽能光伏部分
1.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和增速
2007年底,安裝量為20MW,不足電池產量的2%;截止2007年底,累計安裝量100MW,不足全球份額的1%;2008年,中國光伏安裝量為40MW;初步預計,2009年國內光伏裝機容量在150MW左右,與2008年相比,增長幅度為375%。
2.中國多晶硅產量
2009年中國多晶硅產能預計在40000噸左右,實際產量約15000噸,實際需求在40000噸左右,缺口達25000噸。2009年僅中國光伏大省江蘇就消耗了約20000噸多晶硅,其中進口了約8000噸。
預計2010年全球光伏產業對多晶硅的需求量高達80000噸;2015年的產量預測,總量有可能突破40萬噸。
3.中國光伏電池產量和增速
過去10年創造了突飛猛進的中國制造速度,從2000~2009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提高了1000多倍,年均增長超過100%。2007開始,中國光伏產量連續3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目前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和產能都約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光伏制造大國。世界光伏制造格局也由傳統的美日德三分天下演變成中國(涵蓋大陸和臺灣)為龍頭,美日德緊隨其后的競爭格局。
2007年,1717MW的產量榮登全球光伏制造榜首;2008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總產量達2500MW,占全球總量的26%; 2009年我國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產量在4000MW左右;2010年預計在8000MW左右。產量雖然持續增長,但光伏產品過分依賴出口的現狀并沒有太大改變,國內應用仍然極其有限。
2009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在4000MW左右,其中超出一半的產出來自江蘇省。而到了2010年,僅上半年江蘇省的太陽能電池產量就接近去年國內總產量的一半,超過2000MW。
從全球看,從1990年到2000年期間全球光伏組件的年銷售量以平均20%的速度增長,特別是1999年以來,年平均增長速度上升到40%。新的預測說明2010年電池產量將達到15GW。
4.國光伏產業分布特點
在產業布局上,我國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地區,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陽能產業集群。以深圳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組件與系統等下游應用產品的生產基地,全世界70%以上的太陽能光電小產品生產廠家集中在深圳及周邊地區。絕大部分太陽能光電企業的產品都以出口為主,主要進口國為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地。
長江三角洲地區太陽能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上,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江蘇省發展尤為迅速,以無錫尚德、天合光能、阿特斯為核心企業,帶動周邊南通、高郵等城市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
環渤海地區則在上游硅單晶和澆鑄多晶硅上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聚優勢。國內生產太陽能電池硅單晶規模最大的是河北寧晉單晶硅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級單晶硅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國內目前最大的硅片加工基地。
中西部地區憑借資源和低價能源優勢,在多晶硅項目上占得先機。河南洛陽中硅、新光硅業、正在建設的愛信硅業、川投能源、寧夏石嘴山等新項目也都位于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必將成為我國多晶硅材料發展的最重要地區。
5.國內外上市光伏企業15家
國外上市公司:
(1) 尚德(美國紐交所)
(2) 英利綠色能源(美國紐交所)
(3)賽維LDK(美國納斯達克)
(4) 林洋新能源(美國納斯達克)
(5)阿特斯(美國納斯達克)
(6)晶澳(美國紐交所)
(7)南京中電(美國納斯達克)
(8)昱輝(英國二板和美國納斯達克)
(9) 天合光能(美國納斯達克)
(10) 江陰浚鑫(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AIM市場)
(11) 東營光伏(歐交所)
(12)江西晶科(美國紐交所)
國內上市公司:
(1) 卡姆丹克(中國香港)
(2)拓日(深圳證券交易所)
(3)華盛天龍(中國創業板)作者:賈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