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不僅沒有蕭條,反而逆流而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8年、2009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分別達到3100萬m2和4200萬m2,分別較2007年增加32.5%和35.5%,總保有量也同比2007年增加15.7%和16%,到2009年底達到1.45億m2。
但是,隨著后危機時代的到來,由于受到貨幣政策、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市場發展速度放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整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遭遇發展瓶頸。可是,因此而懷疑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會被市場大潮淘汰,顯然是經不起推敲和沒有說服力的。
一、太陽能熱利用的性質和發展潛力
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既是一種成熟的又是一種新興的戰略產業,成熟是因為在我國已有近40年的研究發展歷史,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產業市場。說它新興是指對太陽能熱利用這項技術的挖掘和開發利用程度、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還有很大的潛力需要我們去探索、研究、開發。
二、中國太陽能光熱利用產業程度
目前,中國太陽能熱利用已發展成為成熟產業。表現一:半成品市場供應充足,企業年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我國現有太陽能熱利用企業約2800家,玻璃窯爐80余座,生產線近200條,毛坯管年產能超過75萬t;集熱管生產線近2000條,年產能3.5億支;熱管生產線15條,年產能100多萬支。平板熱水器年產能近300萬m2。
表現二:生產裝配自動化水平高,行業的工業化生產已初具規模。
表現三:產量和保有量增速快,市場份額大幅提升。
近10年間,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年生產量、保有量保持年均20%的增長速度。2008年行業總銷售額430億元,2009年行業總銷售額600億元,在中國熱水器市場的占有率高達56.7%,市場份額已超過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的總和,成為熱水器市場的主體。
表現四:產品執行標準完善。產品的標準完備程度是衡量一個產業及其技術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產業產權自主化程度的一項“硬件”。自1994年我國太陽能光熱利用第一個標準(《被動式太陽房技術條件和熱性能測試方法》)推出,到目前為止,已頒布執行國家標準23項、行業標準3項。內容涵蓋了技術、使用規范、輔助產品、性能測試等各個方面。
三、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展史和現狀
自1978年中國引進全玻璃真空集熱管的樣管,并誕生了第一臺太陽能熱水器,到1987年中國制造了第一支全玻璃真空集熱管,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迅速崛起,由1992年年生產量只有50萬m2,發展到了2000年生產量達640萬m2,到2005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已突破1500萬m2,行業總產值已逾150億元;2009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突破4000萬m2,保有量達到1.45億m2;2010年總產量約4900萬m2,總保有量約1.68億m2。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使用國,太陽能光熱產業也成為我國惟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再生能源產業。
2008年太陽能熱水器加入家電下鄉行列以來,太陽能熱水器迅速由城鎮向我國最廣大農村市場普及,農村大多數地方的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已達到50%以上,2009年農村市場銷售量已占到當年總銷售量的50%左右。隨著我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發展市場前景是大有前途的。從5年前的三分之一,到目前的半壁天下,行業現狀可概括為:技術自主創新、市場基本成熟、國家政策支持、百姓普遍認知。在世界能源危機不斷加劇,環保問題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正在受到政府與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目前,整個行業已渡過成長期,進入成熟階段初期。近幾年,政府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社會關注度明顯提升、消費者使用意識大幅提高,國內行業發展形勢喜人。
2009年,家電下鄉政策的出臺使行業發展如虎添翼,國家4萬億元保增長資金中,也有相當比例投放到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這使行業工程項目出現“井噴”現象,行業發展不斷加油提速。目前,雖然我國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世界第一,但是以千人均擁有量來計算,2009年千人均擁有面積達到107.4m2,仍低于歐盟諸多國家,離千人均600m2的擁有量,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對上述宏觀因素的綜合分析,筆者認為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方興未艾、前景十分廣闊。
四、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
對于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筆者總體的判斷是,價格戰不可避免、薄利時代已經來臨。市場對價廉物美的產品需求很大,行業重新洗牌大戰在金融風暴來襲之后已經展開。企業要想屹立不倒,就要從自身下功夫,尋找突破口。
突破口一:深入未來技術發展方向,拓展應用領域。
1.太陽能低溫熱利用的品質優化、成本降低和應用拓展。集熱、傳熱和蓄熱技術的進一步優化;鋼塑、全塑和玻璃纖維材料的全方位應用;低成本、長壽命、更方便、無故障承壓運行;自動控制;與建筑相結合;傳統能源輔助;節能減排的測量、節水裝置的開發等。
2.太陽能中溫熱利用的技術開發、產品配套和工業應用。
開發中溫集熱管和集熱器,用于供暖、空調以及輸油管道加溫、農副產品干燥、設施農業、海水淡化等工業應用領域。中溫應用產品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目前的太陽能熱利用還集中在民用方面,但是中溫用熱的90%集中在150℃以下工業應用。
3.太陽能高溫熱利用的技術開發和熱發電技術的跟蹤研究。
以熱發電為應用目標的高溫集熱管和高溫集熱器的研究開發;熱發電綜合技術的跟蹤研究。高溫熱發電是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展的最終目標。解決了高溫應用的問題,將使太陽能熱發電成為可能。目前業內正在研究可應用于高溫熱發電領域的高溫集熱管。
突破口二:全面實施創新機制,提高自身素質。
如:產品技術創新、外觀設計創新、品牌戰略創新、市場營銷創新、廠商合作模式創新、渠道發展創新等形式。
方法一:產品技術創新
在近10年間,業內在產品技術創新方面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在集熱管方面:從傳統杜瓦瓶式到平板集熱器、玻璃熱管,形成多款產品;熱水器也從最初的直插式,到承壓式及現在流行的分離式、陽臺壁掛式熱水系統的演進。未來熱水器進化趨勢是性能越來越好,產品越來越實用和美觀,設計越來越人性化……這些都是我們企業生存立足發展所要關注的方向。
方法二:設備創新
目前,人工費用日漸提高,整個行業集熱管生產基本上還是以手工為主,設備自動化程度較低,即使一些生產規模很大的廠家,也是采用簡陋設備加大量人工的落后模式,企業進行設備創新改進才能不但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可以提高自動化程度和產品質量。
方法三:管理創新
據悉現在許多企業都在內部管理上下功夫,進行自我修煉、內部挖潛。如有的公司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技術,如實施6S管理、績效考核制度、ERP管理等。
方法四:市場創新
1.全力進攻覆蓋農村市場。中國農村的現實條件并不適合使用燃氣熱水器或電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的發明,價值體現在產品的廣泛使用。占到中國人口80%的是農民,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在農村的推廣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也有利于加快農村文明建設,更有利于把節能減排的國策落到實處。
2.積極發展國際市場。針對各國市場的需求,積極通過國內外檢測和認證,開發出適銷對路的國際產品。
3.重點開拓工程市場。對重點地區、重點代理商加大特別支持力度。在工程市場開發方面,加大技術支持力度、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培訓力度,提升代理商的工程承攬能力;另一方面,公司直接介入較大的工程項目,面向設計師和開發商等開展工程推廣。
方法五:銷售模式創新
1.太陽能熱水器及其零配件賣場化:即像現在的電子產品一樣,太陽能及其各個零部件都是獨立使用,根據需要隨意配置,各個零部件也可以獨立拆分和更換。形成一種更為自由、人性化的市場和銷售方式。
2.銷售賣場化、安裝專業化、售后社會化:即銷售渠道從傳統的代理商、專賣店模式,轉而向大賣場、大超市的商超形式,甚至是網上銷售形式。隨著太陽能熱水器產品知識的普及和全社會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意識的提高,消費者將像買冰箱、彩電一樣,在商場中很容易地購買到太陽能熱水器。而產品的安裝與維護也將由社會分工負責,不再是生產廠家自己的事情??缙放啤⒖缙髽I的專業安裝公司將會出現,他們在安裝上更為專業,并進而承擔起售后服務功能。
作者:吳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