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相比較江蘇其他地區,整個宿遷地區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起步稍晚,直到2000年以后,在宿遷城鎮居民的住宅樓頂上才零星的出現太陽能熱水器的身影。隨著皇明、清華陽光、華揚、太陽雨、四季沐歌、桑樂等大批外來品牌的進駐以及本土品牌迎燕、輝映的發展,整個宿遷地區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逐漸開始進入一個“群雄爭霸”的局面。而諸多品牌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太陽能熱水器在宿遷地區的普及程度。特別是在經歷了三次家電下鄉的滲透之后,宿遷地區的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在60%以上,在其下轄的沭陽、泗洪等縣則能達到80%以上。
然而也就是在三次家電下鄉實施之后,整個宿遷地區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市場空間逐步趨向飽和。從2010年開始,以往各品牌都有蛋糕分,都有肉吃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整個市場增速的放緩帶來了銷量的下滑,從而也導致不少渠道經銷商信心受挫,難以為繼,甚至包括一些一二線品牌也招商困難,出現一地兩商,一地三商等分散經營的局面。今年以來,在整個太陽能光熱行業傳統零售渠道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宿遷地區的太陽能熱水器零售市場也是表現的不溫不火,沒有任何的起色。
而宿遷傳統零售市場的低迷也沒有給新興的城市工程市場帶來發展的契機。盡管江蘇早在2008年1月1日就明確規定所有新建的12層以下的建筑強制安裝太陽能,但是在宿遷,統一配套太陽能熱水器的住宅還不是很多。一方面,是由于宿遷工程市場剛剛起步,不少建筑開發商對于太陽能還不夠了解,即便是建筑開發商主動要求選擇配套太陽能,往往也是先考慮利潤,容易忽視太陽能熱水器的質量和售后服務,從而也造成了不少低價廉價的雜牌太陽能中標的現象;另一方面,工程市場操作起來較為繁瑣,不夠規范和透明。對此,不少經銷商就反映在操作工程時,除了需要有資金保障和技術支撐以外,最關鍵的就是要有一定的人脈關系,不然很難中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