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某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負責人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太陽能能效標準的出臺意在“凈化”市場,推動產業向高效、環保方向提升。同時,也會加速太陽能行業洗牌,使一大批實力弱小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淘汰出局。
新標準意在“凈化”市場
此次《能效等級》的制定是在對81家太陽能企業多款產品試驗與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分為3個要點:一是將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的能效標識分為三個等級,一級是最好的,二級其次,三級是合格的,只有達到三級的要求才允許銷售;二是能效系數,它包括熱量和熱損兩個因子,是一個綜合系數,根據換算,這一系數達到0.15的屬于能效三級,達到0.3的屬于能效二級,達到0.5的屬于能效一級;三是企業為能效等級的第一認證責任人,國家只對能源效率進行監督和服務,企業檢測能力經國家認定以后,自我檢測,自我認定,自我公示,自我負責。
我國是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和應用大國,生產量與保有量均居世界首位。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的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為4900萬平方米,太陽能的保有量為1.6億平方米,國家對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發展規劃是:2015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保有量達到4億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的保有量在5年內翻一番。
“但太陽能熱水器屬于新興行業,節能環保、利潤較高,眾多作坊式小企業為了追逐利益紛紛上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太陽能行業熱水器產業魚龍混雜的局面。”上述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國家標準約30項,但都是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能效等級》的出臺,將推動太陽能熱水器經歷一個升級換代的過程。
據了解,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門檻低,小作坊式的生產商泛濫,在北京周邊和浙江海寧一帶,每天都有新的企業誕生,每天也都有舊的企業消失;在銷售方面,消費者由于缺乏經驗,判斷力不夠,經常被廠家、商家的各種概念炒作所左右。
“生產亂、銷售亂、售后亂是這個行業最基本的現狀。”上述負責人表示,能效標識的實施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立了一項新規,可以進一步規范市場,促進太陽能行業有序競爭;對于消費者來說,在選擇產品時有了明確的參考依據,不必為復雜的專業術語所困擾,從而促進太陽能行業整體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在歐洲,能效標識已成為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出口的技術壁壘。此次啟用能效標識,將對提升我國太陽能產品的研發技術水平、整體質量、擴大出口等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一位長年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人士對此也持樂觀態度。
中小企業將被淘汰
目前,我國已具備太陽能熱水器發展的產業基礎。太陽能熱水器已經占到了整個熱水器市場的56.7%;各地的強制安裝政策、保障房的強制安裝政策、補貼優惠政策以及新一輪的家電下鄉政策,也為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繼續發展奠定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有13個省22個地市出臺了太陽能強制安裝政策。最新消息顯示,“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強制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安裝太陽能熱利用設備,根據北京“十二五”能源規劃,到2015年,該市的太陽能熱利用工程面積達到一千萬平方米。
據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太陽能熱水器企業3000余家,而其中效益好、規模大、具備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僅十幾家,卻集中了市場份額的60%~70%。而中小企業缺乏規范,生產工藝落后、質量管理混亂、偷工減料、低價傾銷等現象十分普遍。
國內一家太陽能企業的經理說,太陽能熱水器實施能效標識必然會增加產品成本,對于那些已經達到標準的產品來說,只要補貼標識就可以,但對于那些沒有達到標準的企業來說需要更換部件,這樣成本必然驟增,給中小企業造成沉重負擔。
浙江美大太陽能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此前表示,能效標識強制執行不一定導致行業最終洗牌,但是先獲得能效標識認證的企業,可以通過能效標識推廣迅速占領市場,獲得一定市場份額。有一點可以肯定,太陽能熱水器能效標識的實施必將淘汰部分能效等級低的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能效等級》的出臺,以強制的手段,直接限制了低效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對于質量、技術、服務均過硬的大企業來說,將會呈現二次創業的態勢,市場占有率穩步增長,而對中小企業來講,如果不在技術等各方面有所突破,必將被淘汰。
作者:周微 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