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水電、風電、核電、光伏發電等投資熱潮之后,近兩年光熱發電漸漸升溫,進入投資者和戰略決策者的視野。由于光熱發電彌補了光伏、風電、地熱等新能源不穩定、不連續的等缺陷,許多國家在未來能源規劃中將其定位為電力的基礎負荷。歐盟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4000億歐元,在中東及北非地區建立一系列并網的太陽能熱發電站,來滿足歐洲15%的電力需求以及電站所在地的部分電力需求。
國內對光熱項目更為看重。《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十一五”期間,在甘肅敦煌和西藏拉薩建設大型并網型太陽能光伏電站示范項目,在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到2020年,全國太陽能光伏電站總容量達到2000兆瓦,太陽能熱發電總容量也將達到2000兆瓦。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中國電氣協會副理事長黃湘估算,到2020年,中國光熱發電市場規模可達22.5萬億至30萬億元,熱發電總量可占全年總發電量的30%-40%。
相比與光伏、地熱等方式,光熱具有低成本、零污染、穩定性和連續性強等優勢,最適合并網發電,多年前就有中國企業已經開始著手對光熱發電的技術研究,相比與光伏世界加工廠的尷尬定位,光熱發電技術率先在國內取得突破,業內多年期待的這一時刻終于到來,光熱發電的優勢將展現的淋漓盡致,整個光熱產業即將進入爆發期。
“我現在手頭有20億元現金,賬戶里可動用資金200億元,等著投資光熱發電項目。”一家從事傳統能源開發的跨國企業告訴國內太陽能光熱發電研究的主導機構——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人士。
這一時刻終于隨著深圳陽能科技的光熱發電機組正式安裝而到來,與專家對光熱的期盼一樣,這臺光熱發電機組成本更低、穩定性更強、污染性更小,特備是深圳陽能科技擁有全部的知識技術產權,其實際效果甚至超過了專家的預期。按照專家的測評,這臺發電機組的原理和模式已經完全具有了大規模并網發電的基礎,另一位專家強調,“國內對這項重大技術研究也沒有幾年,這么快就取得突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但社會的需要促使這項技術加快成熟也在必然。但不管怎么樣,世界都將由此進入光熱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