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通過10多年的產業化發展,尤其是自2003年來的高速增長,太陽能光熱行業已經以其超越700億元的產銷規模成為社會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09年開始連續四輪的家電下鄉政策、國家總理在哥本哈根大會上“太陽能集熱面積占全世界第一”的宣言、十二五規劃中太陽能光熱行業的重要地位,恰恰說明了這個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各種各樣的資本勢力開始悄悄盯上了太陽能光熱行業。
外界資本: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
一位長期關注新能源行業的私募基金經理對艾肯家電網表示,通常太陽能光熱行業稍為出眾的企業,都有各種資本力量在關注。這位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好一點的太陽能企業,比如有新的過硬的技術,或者有好的市場基礎,只要他們的老板點頭同意,根本不缺資金來源,因為現在市場上的閑置資金真的太多了。”
艾肯家電網了解的信息也印證了這位基金經理的說法。目前,桑樂、皇明、太陽雨、力諾瑞特、五星等企業,無一不有外界資本的身影,甚至有個別企業已經進入上市實質階段后,仍然還有各類投資紛紛找上門與之接洽。
“業績優勢較為明顯的企業,大家趨之若鶩,有潛在投資價值的企業,往往企業老板不敢吸納投資,太差的,我們又看不上”,這位基金經理這樣描述當前的尷尬局面。
而反向來看,就艾肯家電網了解,當前的太陽能企業對外界資本的吸引不外乎以下幾種:第一種,企業自身實力較強,具備一定市場基礎和知名度,這樣的企業往往都有幾家投資方在盯著。
第二種,具備一定發展潛力,如邁能高科,這樣的企業多是由于企業自身規劃的問題暫時還未將使用外界資本提上日程。當然在這一類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老板自身對外界資本的憂慮,擔心自己對企業的掌控力而拒絕外界資本。
第三種,是很需要外界資本,有的或者敢于用外界資本,但卻不被看好的企業,這一類的企業由于市場規模、品牌影響力等問題,根本無法進入外界資本的視野。80%的中小企業都屬于這一類企業。
上市的搖錢樹:只見花開,不見果結?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太陽能行業里雖然不斷有某企業上市的傳聞并一度鬧得沸沸揚揚,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未有任何一家以太陽能熱水器為主業的上市企業。
究其原因,一方面,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對上市公司的審批更趨嚴格。另一方面,也跟企業自身的管理有著莫大的關系。以皇明為例,這家有機會成為最早上市的太陽能企業卻在上市前夕被經銷商實名舉報“偷稅漏稅”而搞得焦頭爛額,上市計劃也一拖再拖,從2009年就開始擬定的上市,到今天仍無結果。
對這樣一個產銷規模龐大,且對人類社會環境貢獻巨大的新能源產業而言,到目前為止,還未有一家能夠吸收公眾投資的上市公司,的確值得我們反省——到了我們嚴格規范公司的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的時候了,尤其對行業領軍陣營里的企業而言。
需要指出的是,幾年前,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為90倍,而2011年的平均市盈率僅為36倍,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相對以前已經大大減弱。
同時,由于上市審批需要公司前三年的財務報表,而對太陽能行業中準備上市的企業來說,08、09年超過30%以上的市場增長率將很難再現,此后的行業增長將維持更為平穩的態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考驗。
面對逐利的資本需要寬闊的視野
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需要尋求更高的回報,這恰恰也是眾多太陽能企業所有者所擔心的問題。如前文所述,一部分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對外界資本有著本能的擔憂和疑慮。這種擔憂主要體現在擔心對企業掌控權的削弱。事實上,這樣的問題是視野與志向的問題,也就是說,愿意做小公司的絕對掌控人,還是做大公司的相對掌控人的問題。
資本是要求要有更高的回報的。短淺的經營目光和小富即安的心態,向來與資本無緣。著名的家電企業美的集團何享健在面臨400億元的絕對掌控和1000億元的相對掌控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這應該是一個正面的教材。
就太陽能行業而言,廣闊的行業前景吸引著外界資本的目光,能否敢用、善用外界資本,將成為太陽能行業未來市場競爭的新路徑。僅僅靠企業自身的原始積累,擴大再生產,而拋棄現有的資本杠桿,則與現代經濟社會嚴重脫節,也將會使自己脫離于當代市場競爭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