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次提出,“四方合力”是太陽能光熱與建筑一體化的必經之路。
與建筑應用形式多樣
徐偉說,建筑與太陽能的融合很早就在中國出現,一直以來居民建房多會選擇“坐北朝南”,就是被動利用太陽能對房屋的照射。此后,隨著太陽能集熱器的出現,也是對于太陽能的被動式利用,為人們提供生活熱水。
近年來,我國太陽能光熱發展和應用在全球取得了領先地位。在徐偉看來,“中國在太陽能光熱的應用規模處在全球第一,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發展。最為關鍵的是,太陽能光熱與建筑的應用形式非常多樣,除了最基本的太陽能熱水器,還擁有生活熱水、熱水供暖、制冷等多種功能的開發和應用。此外,太陽能光熱還可以發電,成為動力源。”
徐偉說,當前我國在太陽能光熱與建筑應用的技術成熟度較高,特別是在太陽能集熱的熱轉換效率、大量熱水的長期存儲等重要性能,一直在不斷提升。不過,受到季節、天氣變化等不確定性因素限制,一直以來太陽能光熱在節能建筑的推進過程中,一直是作為輔助能源的角色出現,無法成為可再生能源的主導者。
雖然應用形式多樣,不過受到市場接受度、產品經濟成本、技術瓶頸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太陽能光熱企業為建筑取暖、制冷功能方面的推廣應用并不多。對此,徐偉指出,“當前大面積地通過太陽能為建筑供暖會受到安裝條件、能量供給、季節等因素的限制,缺乏在一些大型建筑和工程上的應用案例。此外,太陽能光熱系統的可靠性也受到很大的考驗。生活熱水是斷續型,而供暖則是連續型,兩者對于熱量需求不在一個量級。”
近年來,太陽雨、皇明等企業也紛紛提出了太陽能制冷的技術發展方向。不過,在徐偉看來,“太陽能光熱制冷是這個領域技術發展的最高境界,在‘十一五’期間國家支撐計劃推動下,我們在這方面的開發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由于性價比不高,現階段市場化應用緩慢。”
四方合力關鍵在設計
一直以來,由于國內眾多太陽能光熱企業均起步于大眾零售市場的“太陽能熱水器”,近年來隨著農村市場增長放緩,一大批企業提出了面向城市商用工程市場的開發。不過,太陽能光熱企業的進城之路卻充滿了坎坷與無奈。
對此,徐偉指出,“太陽能熱水器是標準產品,而建筑則是個性化產品。不同建筑存在著不同形式、功能定位和層次定位,在不同區域還面臨著不同要求。在太陽能與建筑的結合過程中,企業需要與建筑設計師、機電工程師一起打造符合單一建筑的系統解決方案。這對于企業操作流程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任何一項新技術新產品對于傳統的建筑設計單位來說,都需要一個逐步接受、認知、學習過程。徐偉指出,“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一定是推廣的主導者,但建筑設計師則是關鍵,此外還需要面向房地產開發商進行相關理念和應用的普及。最終,企業可以通過大量推廣宣傳,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房地產開發商、建筑設計師的倒逼機制,讓開發商和設計師主動了解和接受。”
“產品制造商、開發商、建筑設計院三方合力后,如果再加上來自政府的第四方力量,通過政策、標準、技術的制定與規范推動,可以形成對整個產業鏈的加速發展。如果有條件,我建議大學的工程技術基礎學科中可以加入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系統性知識學習,讓未來的建筑設計師從學校就了解這些產品的應用知識。”徐偉還告訴記者,現階段傳統的建筑設計師迫于工作量、產品認知等限制,對于太陽能與建筑應用的知識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企業的推廣力量不容忽視。
徐偉建議,“一些太陽能光熱龍頭企業,可以多舉辦一些面向建筑設計師的專業設計論壇,集中性地介紹和展示一些具體的工程應用案例和系統解決方案。”
兼容多種可再生資源
對于太陽能光熱與建筑一體化應用的未來市場前景,徐偉坦言,“前景很廣闊,困難卻很多。我國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太陽能光熱產業也非常龐大,這都為市場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不過,當前工程化發展過程中,方案的性價比問題、產品質量特別是耐久性等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好,都會制約整個產業化的應用速度。”
除了加大與建筑設計部門的技術交流,徐偉還指出,“太陽能企業要朝著產業化、規模化擴張的方向,因地制宜推動與建筑的多種形式應用。在這一過程中,不一定是作為常規主導能源的定位來發展,可以是太陽能兼容其它能源的多種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方式,形成在某個項目上的率先突破。”
不過,在徐偉看來,在多種能源的復合式發展過程中,由于是以房地產開發商為主導,太陽能光熱企業只能處在從屬地位。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將太陽能與其它能源合作后,作為調峰能源或補充能源的方式融入,但一定要考慮性價比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