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行業內唱衰的論調不絕于耳;另一方面,工業前景所呈現出的利好又令有實力的太陽能光熱企業趨之如騖。
2011這一年,太陽能光熱首先遭遇倒春寒,部分地區的干旱和雨澇更是加劇了終端出貨的艱澀。加上今年以來,原材料成本增加,人力成本上升,給太陽能光熱行業帶來巨大壓力。隨著家電下鄉政策拉動效應日趨減緩,太陽能增長速度遠沒有預估的樂觀。而2011年年初曝出的太陽能“質量門”事件,則再度給增速放緩的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總產值約為935億元,未能實現“千億”目標。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銷售遇挫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部分農村市場的逐步飽和和城市市場的推進遇阻。
在農村市場遇挫和城市市場的遇阻中,爭奪工業市場開始成為有實力企業發展策略的重中之重。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把低碳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提上了日程,新能源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太陽能光熱利用作為新能源的主力軍之一,已被多個行業列為“十二五”節能減排首選的節能應用技術,在工業應用領域的目標預計不少于5000萬平米。
在工業化應用中,太陽能鍋爐、屋頂式中高溫蒸汽系統、太陽能開水器等都是卓有效果、較為先進的應用方式。
在太陽能鍋爐方面,力諾瑞特太陽能鍋爐項目頗引人矚目,其項目是依托于其耗時五年、投資1.2億元研發的太陽能熱能應用系統技術,意在為燃煤、燃氣、燃油鍋爐做高效熱力補充,實現對造紙、食品、化工等八大工業生產的熱能利用,并力圖在“工業綠動力”后續產業的帶動下,實現對全國13200億的工業熱能市場總量的開發。據悉,力諾瑞特太陽能鍋爐項目是在CPC中溫集熱器與鍋爐集成熱力系統之上,采用企業獨有的全玻璃真空中溫鍍膜管、CPC反光板等技術,通過聚焦吸收更多的太陽熱能,將15℃左右的冷水加熱至95℃,為10噸燃煤鍋爐提供預熱熱水,再由鍋爐將95℃熱水加熱成150℃蒸汽,突破了國內原有集熱器的低溫限制。該鍋爐系統集熱面積達5200平方米,整個系統每年可節約標煤1156噸,減排二氧化碳3005噸。
在屋頂式中高溫蒸汽系統方面,可應用于工業領域的屋頂式太陽能中高溫蒸汽系統今年在山東太陽谷試機成功。這一系統采用皇明太陽能最新研發的“線性菲涅爾反射”聚光集熱技術,可提供100℃~250℃的工業用熱,已成功將該技術用于高溫熱發電領域。據介紹,這一工業蒸汽系統采用的“線性菲涅爾反射”聚光集熱技術,其核心是鍍膜鋼管及系統的相關集成技術。聚光集熱器能夠自動跟蹤太陽并收集太陽能,從而產生高溫高壓蒸汽,提供工業用熱,系統可以安裝在廠房頂部,不額外占用土地資源,同時投資和運行成本較低。系統使用的鍍膜鋼管顛覆了中溫玻璃集熱管耐溫耐壓性能低的問題,在300℃~350℃的空氣中可以長期穩定工作,壽命長,適合大規模工業推廣應用。
在太陽能開水器方面,真空式太陽能開水器全自動運行不需要人工轉動,使用方便,燒水量可大可小,大型的或每日燒開水幾十噸或更多,中型的可每天燒開水幾噸,小型的可每天燒幾十斤或幾百斤。小型適用于家庭使用,大中型的適用于單位使用。
在太陽能挫折與前景的交錯中,太陽能光熱利用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隨著政府對太陽能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省市相繼出臺太陽能“強裝令”,太陽能工業熱能應用日益作為工業節能的重要手段,這些都將為太陽能行業發展帶來新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