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各行各業的人士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但是,對于太陽能熱利用行業而言,2012才剛剛覺醒。而之前的種種跡象,不過是大家湊在一起練攤罷了。
首先是意識上的覺醒。大家在渾水里滾了一遭之后,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從業者,上至企業老總,下到市場營銷員,都開始淡定下來,至少不那么瞎起哄了。
我們也會驚喜地看到這樣一種改變:2012年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從業者,更多地會將視線從圍觀同行、模仿同行而轉回到自身,會嘗試用一種新的視角去發現自身的優勢,從自身找原因,從自身找方法,結合自身的資源制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及發展路線。
由于這樣的覺醒,企業個體的特征、產品個體的特征、營銷員個體的特征,在2012年以至未來的競爭市場上,逐漸融合為一種新的標識,這種標識對于消費者而言,筆者覺得比能效標識更容易識別,更容易被感知。
所謂品牌的力量,無不蘊涵在這種獨特之中。截至2012年,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品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論,其實并不需要看太多的數據,大體上參考兩點就夠了:與經銷商簽約之前,有幾個經銷商沒有親臨企業考察?企業開年會的時候,有多少經銷商還面色委頓地裹著粗布大襖?
2012年,整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發展不可能再出現一如2008年、2009年那樣的高速增長,但未來市場空間卻只會越來越廣闊。
2.出頭機會也很多
2012年,對于太陽能熱利用行業來說,有的是出頭的機會。
關鍵是,憑什么是你冒尖?
你肯定得有一樣過人之處。
2012年,依照各自的優勢,部分太陽能企業開始由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
有的是服務于社會,譬如皇明太陽能啟動MePad戰略,提供的是綜合潔能解決方案。
有的是服務于地方企業,譬如桑樂太陽能九大生產基地布局全國,提供的是生產的平臺,百萬臺的生產能力,可以聯手地方有志之士共同消化。
有的是服務于行業,譬如桑普太陽能和清華陽光太陽能,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與人才優勢,向行業輸出的是新能源政策、技術、產品、標準、人才等信息。
有的是服務于消費者,譬如愛賽維斯太陽能,提供的是安裝及維修服務。
3.工業熱水在升溫
2012年,太陽能熱水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將開始升溫。
我國工業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70%以上,其中又有50%~70%為工業加工用熱。隨著基礎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技術的成熟,這部分能量中的10%~20%可以用太陽能加熱來替代,已完全可以推廣到造紙、紡織、食品、煙草、木材、化工、塑料、醫藥等八個用熱行業,其年產值至少達10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