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太陽能是能源未來的發展方向,非常地形象。在一貫擁擠的投資領域中,放眼這一產業的冒險投資者總能發現不錯的前景。但是,就太陽能產業來講,未來還只是停留在字面意義上,想要超出現實基礎進行能源發展,只能說明對當前太陽能產業不了解,因為太陽能產品不可能很快便應用到各個領域。多年后,世界對太陽能發展可能會產生新的思考,正如一百多年前對石油的勘探一樣。所有企業的發展都呈現出“起初狂熱、持續失敗、后期合并、最終穩定”的特點。
2006年11月,FirstSolar以約25美元的收盤價格在其首個交易日初次亮相。隨后的一年半內,該股持續上漲至300美元,然而隨后的四年內開始出現下滑趨勢,2012年4月25日已跌至20美元以下。在缺乏市場需求、當前必要的調查研究尚不足夠、產品開發急需成本投資等重重壓力之下,太陽能企業步履維艱。
現金流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在光伏產業資金鏈斷裂危機全球性顯現的時候,中興能源適時提出了輕資產運作的模式,向產業鏈高端服務轉移。而天華陽光之所以在眾多的國內廠家中選擇超日太陽為合作伙伴,就是因為其資產負債賬目干凈。構建好商業模型,可協調好各方利益,通過國際投融資專業化隊伍控制國際項目風險。而對組件采購的選擇首選國內廠家,只要物美價廉、成本可控,通過這種方式可把更多國內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那么,我們拭目以待,未來我國太陽能產業在國際市場震蕩之中能夠整合資源,不斷提升完善產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