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也是這樣,它是能源,但它又不僅僅是能源。不能像對待常規能源那樣去對待它,不能采用常規能源的利用方式,對它的開發利用更多的是大規模、集中的,具有大工業后文明時代特征的方式去推動。
我們把現在的電站,現在所有的動力來源,都把它換成太陽能的不就可以了嗎?但這里有巨大的障礙,就是技術,太陽能和石油的性能是不一樣的,它一定是從設計、生產制造、使用,包括產品本身的形態、采用的方式甚至是徹底的不一樣,這些都是完全的“無中生有”、更新換代。有些是人們從心理接受不了的,有些確實是有一定的不方便,比如風力發電網,現在即使是智能風能也不行,風不能如人類所愿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猛刮,所以風能的發電不穩定,但這不應該是擋住人們不去探索開發的理由,新能源的前沿利用,它更應該是人類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利用一種新的途徑開辟的新的路。
大家想想,打高爾夫方便嗎?為什么那么多所謂的上流社會精英那么吹捧?什么概念?高爾夫它被賦予了溝通、品位、身份、地位等區別于運動本身的功能。在現在社會,商品不僅是馬斯洛五層次需求中那個最低層的滿足吃喝暖的最基本的功能,還有健康安全歸屬,現在整個社會的誤區,就是把太陽能當作一種功能,當作一種純粹的、實際的、低層的功能需求,這就是把太陽能的價值像石油和煤那樣,僅當作燃料對待了,所以才有人問,太陽能比石油便宜嗎?打高爾夫的時候,有沒有人問打高爾夫能不能比某某某運動便宜?
所以對于太陽能的應用,存在的現實是“你不便宜我就不用”,就像二十一世紀年輕人學雷鋒,沒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學雷鋒的精神了,一說學雷鋒,先想“學雷鋒有好處嗎?沒好處不做”,陷入一種道德的悖論。皇明的與眾不同,就是擔當起這種責任,無論是對太陽能的研發也好,對外的宣傳普及講解也罷,這些過程中與其說是普及,其實是一種啟蒙,尤其是啟蒙社會的精英,拉動精英帶動新的生活方式的興起。
作者:黃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