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種情況,不禁讓筆者想起專業影像締造者——柯達的境遇。
作為全球影像行業曾經的霸主,柯達1975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卻遲遲沒有向數碼影像時代轉型。直到2003年9月,柯達才正式宣布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碼產品轉移;再到2009年6月,柯達才宣布其長達74年的KODAchrome彩卷于當年年底停產。
上世紀90年代,索尼、佳能、尼康等全力在數碼相機領域進行投入和積累,同時在技術上做了豐富的儲備,而柯達卻舍不得放棄高利潤率的膠卷業務,還在將膠卷業務和數碼相機業務雙軌運行。時過境遷,1997年后柯達再也沒有過年度盈利記錄。當柯達在21世紀全身心投入數碼相機領域時,對手的強大已經無法使柯達在數碼相機領域成為領頭羊。無獨有偶,作為全球手機行業曾經一騎絕塵的領先者,諾基亞擁有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Symbian,如今卻在智能手機時代步履艱難。
對于未來行業方向的把控,企業戰略的抉擇決定著企業未來的興衰。作為光熱發現這一行業新寵,眾多專業從事太陽能的企業集體視而不見不禁令人“不寒而栗”。
作為太陽能行業的專業人員都心知肚明,對于熱電事業的發展大都是“心有余、力不足”。原因有二,一是眾多企業對應用技術抱有懷疑態度,二是企業實力小,三是忙于應付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的競爭,為了當前的生存無暇顧及未來。
日前,科技部發布《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明確將光熱發電作為我國“十二五”太陽能發電科技的重點規劃內容之一。太陽能品牌營銷專家周理民老師指出,光熱發電產業鏈很長,對其他諸多產業的帶動作用也較大,既能推動集熱管、反光鏡、鍋爐、儲熱材料、氣冷發電機等能源設備行業的發展,又能促進玻璃、鋼材、水泥等基礎產業的發展。同時,決定太陽能企業對于太陽能熱利用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太陽能光熱發電來說,決定光熱發電產業發展快慢的關鍵問題在于是否出臺電價政策,但不應按時間出臺,而是應該按裝機量出臺。如當裝機總量達到1000兆瓦時,給出一個電價;當發展到2000兆瓦時,又是另外一個電價,當然電價將呈逐步下調的趨勢,直到實現平價上網為止。
機會面臨著挑戰,也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企業。從現在看來,太陽能企業要想把握住這場行業發展大潮,面臨著諸多挑戰,然而轉變觀念,將局限在太陽能熱水器和工程市場工作中心向全面的太陽能熱方面轉移,切忌成為太陽能行業中的柯達與諾基亞!
作者:陰祺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