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臺太陽能熱水器蹣跚起步,到年產值近千億元全球太陽能熱利用產銷大國,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經歷了從“草根經濟”到“新興產業”,并進軍資本市場的轉型與蛻變。
全產業鏈整合是轉機
十年前,太陽能熱利用還是個草根行業,進入門檻低,質量良莠不齊,無序競爭讓整個行業陷入低水平混戰。
后來,四季沐歌等企業憑借全產業鏈整合戰略開始異軍突起。2008年,太陽能光熱行業步入黃金發展期,作為日出東方控股子公司的四季沐歌將“航天管絕熱艙”等航天技術應用于新一代太陽能熱水器。
有關專家指出,與“兩頭在外”的太陽能光伏行業相比,太陽能光熱是靠市場剛性內需發展起來的行業,不僅熱利用面積居世界之首,而且自有核心技術占95%以上,在太陽能集熱、高溫發電集成系統、采暖制冷、海水淡化、建筑節能、設備檢測等方面都擁有國際領先的技術。
節能減排成就新“藍海”
資料顯示,農村一直是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單機最大的市場。但從2011年起,城市太陽能市場開始提速。
從全國多個省市下發12層以下房屋需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政策,到“全國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啟動試點,再到北京近期發布的“公共機構節能指標”,一系列政策勾勒出太陽能與光熱產品城市化的發展路線圖由熱利用制造商向解決方案供應商、能源服務商轉型升級。
有業內人士表示,光熱是依靠市場需求誕生和市場化操作支撐起來的朝陽行業,欲搶灘城市,須占領高端。以四季沐歌援建汶川“太陽能熱利用工程”為例,該工程遠程控制中心可以實時接收、處理各項數據,監測各個終端傳感器節能數據和二氧化碳減排量,并且可以遠程對太陽能系統的正常運行進行實時控制。
記者綜合多方調查顯示,城市節能減排將成為太陽能光熱行業未來十年新的增長極。
肩負新能源可持續發展重任
當前,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已放緩對核能、風能,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投入。業內人士指出,這為太陽能光熱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其已不單是生產熱水器的行業,開始肩負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任。
日出東方董事、副總經理兼四季沐歌執行總裁李駿對記者表示,“面對日益嚴峻的新能源危機,具有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太陽能光熱行業需要更多擔當。尤其在對碳排放的限制性計量越來越嚴苛的大趨勢下,光熱行業將在社會責任和產業機遇面前更有作為。”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個還沒有泡沫的朝陽行業,如果上市企業未來實現“熱利用、熱能、熱電”的三維立體擴展,市場空間和投資價值將螺旋上升且呈幾何級放大,所以光熱行業不僅有政策紅利短線可期,并且是長線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