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業為偷工減料,在支架板材上多處掏洞
安徽蕪湖被臺風吹得搖搖欲墜的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發生火災多由于選用劣質防凍帶所致
“海葵”走了,“啟德”又來了,在一次次的臺風襲擊下,太陽能熱水器成了“墻頭草”,一片片的隨風而倒。其實不只是臺風期間,平時遇到稍大點兒的風雨也常常會有太陽能熱水器趴下。這不禁讓人對太陽能熱水器的質量擔憂。其實,太陽能熱水器的質量問題在行業內已是公開的秘密,但歷經多年卻始終沒有改觀。為何一次次風雨過后總難見太陽能熱水器堅強的身影呢?
問題集中業內心知肚明
近日,沈陽市一部安裝在居民樓頂樓的太陽能熱水器被一陣大風掀落,掉落到地面。熱水器的主人車先生說,事發時間是在上午10點左右,“我當時正巧在家,感覺樓上有東西掉下去了,到陽臺往下一看,居然是我家的熱水器。所幸熱水器沒有砸到人。”車先生說,直到熱水器被風掀落,他才發現熱水器是用一根比電話線略粗的鋼絲繩固定的,支架也很單薄,“鋼絲繩都銹得差不多了,能不出事嗎?”
而南京肖先生家的太陽能熱水器今夏卻在樓頂神奇地“自燃”了,幸好被人及時發現才避免了一場大火。而著火原因是防凍帶(電熱帶)連電起火。
多年來太陽能熱水器引發的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總結起來問題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支架不牢靠,熱水器墜落傷人,二是涉電配件不合格引發火災,三是內膽選材不合格致使熱水器無法使用。而據知情人士介紹,太陽能熱水器出現的上述問題都是偷工減料所致。像支架行業推薦標準要求太陽能支架用板材至少1.5毫米厚、100毫米寬才算合格,而一些不合格支架的板材僅有1毫米厚、60毫米-70毫米寬,這樣成本是降低了,但強度也降低了。還有一些支架板材多處掏洞,俗稱“省料孔”,造成支架整體強度弱,而“省料孔”處抗扭能力、抗風能力更脆弱,狂風暴雨天氣,支架極易在“省料孔”處發生折裂。此外,太陽能熱水器暴露在自然環境當中,每天風吹日曬,支架一定要經過防腐處理才能保證使用安全,但很多支架的防腐處理做得不徹底,噴塑層與基材結合力差,易老化、脫落,日積月累,大風一刮,支架就會在腐蝕處折斷。
另據了解,很多太陽能熱水器被風刮倒是因為結構造型不合理、不符合力學原理造成的。其中,有的缺乏必要的支撐和連接部件,有的沒有進行有效固定,只是簡單地“放”在屋頂。有的熱水器支架用直徑2-3毫米的鐵絲一拴就算萬事大吉,有的甚至連螺絲都沒有,只是用水泥把支架固定在屋頂上,這樣被風一刮怎么能不倒?
太陽能熱水器發生火災則多是由于選用劣質防凍帶所致,其耐老化性能差、功率衰減快,很容易連電起火。而電加熱導線采用普通導線,高溫環境下老化過快,線體發熱,線間絕緣失效,同樣會連電起火。采用橫截面積較小的電源線帶較大的電加熱負載,長時間使用易造成電線內部絕緣失效,也會連電起火。
另外還有內膽方面,目前,大部分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都稱水箱內膽是不銹鋼材質。但同樣是不銹鋼,不銹鋼中的鉻和鎳含量卻大不相同。好的太陽能熱水器采用高鉻高鎳不銹鋼內膽,保證了內膽堅固耐用,耐腐蝕性能強,而劣質內膽多采用劣質不銹鋼,其基本不含鎳,耐腐性能差,使用壽命短。此外,劣質不銹鋼做成的內膽厚度也不夠,只有0.2毫米-0.3毫米,很容易被銹蝕穿導致漏水。
毛病已久多年積習難改
2009年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相繼遭遇狂風暴雨襲擊,這些地方的部分太陽能熱水器出現了支架嚴重扭曲、變形甚至整機坍塌現象。當時有經銷商統計,被大風雨吹垮的太陽能熱水器超過20%。
2010年,安徽壽縣被12級臺風襲擊。臺風過后很多屋頂一片狼藉,有些屋頂上七零八落地散落著一些太陽能熱水器和零件。在一農戶家的屋頂上,太陽能熱水器的支架只有一條腿還固定著,其余的腿都已經離開地面,而本應被架在空中的大水箱卻倒在屋頂上。
大風過后有不少熱水器倒下了,但還是有太陽能熱水器屹立不倒,這說明只要質量過關,問題是可以避免的。盡管從2009年起就有企業不斷呼吁提高產品質量,但質量問題卻始終沒有大的改觀。
前瞻產業研究院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研究員趙文重指出,造成質量問題頻出的原因主要在于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門檻低,導致大量企業涌入。一些企業為了達到短時間內搶占市場的目的,忽視產品質量,用低成本低價格去沖擊市場。
據統計,目前全國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達6000家,其中80%都是中小企業,甚至出現靠幾個人在市場上購入部件組裝起來就出售的所謂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導致整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陷入了野蠻生長狀態。同時,行業的惡性競爭加劇,直接導致了低價次品充斥市場,進而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消費者信心。
另外,太陽能熱水器屬于半成品,產品生產出來后,更大的一部分工作體現在安裝與售后服務上,因此其對渠道的依賴性較強。但是,目前行業銷售渠道仍存在很多問題,如經銷商代理的銷售渠道運行效率不高、安裝不到位等,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標準缺失造成難以監管
記者在暗訪中看到,有的太陽能熱水器選料十分劣質,保溫用的發泡材料空隙大,很難達到保溫效果。如此選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降成本。再加上整個行業沒有一個國家強制性標準,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有業內人士透露,用好材料,產品的性能無疑會提高,但是銷售價格也會提高,而產品利潤反而會降低,這在一些企業看來不劃算。如電加熱裝置選用最好的材料可以提高安全性能100%,壽命將提高300%左右,但在制造成本上卻要貴出200%左右。防凍帶采用優質(聚氯乙烯高分子)絕緣外皮,銅芯與填充材料之間的厚度大于0.2毫米,填充材料為PTC,則產品安全性能將提高200%、防凍帶起火的概率將降低80%左右,但成本將由此提高50%。管路采用保溫管路,與水箱連接采用專用的連接裝置,則出水口保溫效果將提高300%,管路與水箱脫落的概率降低到0%,但單臺成本會增加100元-200元。安全索采用外層耐老化的PVC涂塑層鋼絲繩等優質材料,產品墜毀的概率將降低90%左右,但每臺安裝成本會提高30元左右。此外,各種小配件,選用優質的管件,產品斷裂漏水故障率降低到0%,但成本會增加50%。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在風雨中倒下的太陽能熱水器,人們往往認為是支架質量差造成的。但是要真正追究起來,這些得了“軟骨病”的產品還不能被打上不合格產品的印章,因為針對太陽能熱水器的支架強度與安裝,整個行業至今還沒有國家強制性標準,致使一些不良企業有機可乘。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認為,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雖潛力巨大,但問題也不少,行業統一標準形同虛設,無有效監管機制。他指出:“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標準,國際上有45部,而國內才有36部。我們的國標問題其實不在于數量少,而在于除了9月即將實施的能效標準要強制推行之外,其余的標準都是推薦性的標準,不具備法律的約束力,太陽能熱水器品質良莠不齊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