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皇明IPO主動申退;7月份黃鳴召集百家媒體匯聚德州,在其主題為“瘋言、瘋語、瘋人、瘋事”的舞臺上足足演講4個半小時,控訴同行“買兇殺企”、媒體推波助瀾等,業內不少媒體形容其當時狀態的確近乎瘋狂。但是似乎劇情并沒有落幕的跡象,8月上旬,黃鳴再次邀約各路媒體齊上德州,曝出令行業更為大跌眼鏡的“絕大多數太陽能熱水器不安全、沒有國家強制性安全標準”等言論,在業內掀起了軒然大波,引起了廣泛討論。
業內很多人說黃鳴“偏激”,也有人質疑黃鳴此舉的動機。在皇明企業利潤率下滑、高層不斷離職、行業龍頭地位被人超越之時,黃鳴對行業的不滿情緒激昂噴發。
在采訪期間,多位業內人士盡管不同意黃鳴的觀點與意見,卻多次肯定了黃鳴本人對行業推進的作用。對于黃鳴而言,在自己致力打造的太陽能熱利用行業被國家高度重視、行業高速發展整合期間,黃鳴意欲“一棒子打死一個行業”的舉動多少顯得有些急,有些情緒化,有些令人費解。
眾所周知,太陽能熱水器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由小到大、由草根企業變成家電下鄉的政府“正規軍”的艱難歷程。憑借整個行業的頑強生命力,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制造國,但在這條路上充滿的艱辛只有經過的人才能體會到,黃鳴的感觸應該更深。
目前,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由于其出色的節能減排效果,行業發展正當時,已成為國家認可與扶持新能源朝陽產業的主力軍。在國家能源局剛剛發布的“十二五規劃”中,國家明確提出了要扶持5-10家大型太陽能熱利用企業的目標,伴隨多家投資機構資金與大型企業競相進駐,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經過近幾年的升級與整合正朝著規模化、品牌化持續升級。而在黃鳴此次言論中,所提及的魚龍混雜型企業必將經歷市場的優勝劣汰,因利潤空間的縮小而淡出行業。
“用市場調節”同樣適用行業的標準制定。在這行業成長的過程中,許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也并非一成不變,需要根據市場要求不斷地進行完善與修訂。此次素有“太陽能教父”之稱的黃鳴擔心市場“劣幣驅除良幣”、對行業的現狀“恨其不起、怒其不爭”之舉,儼然一位家長教育著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出于愛對孩子進行教育無可厚非,但絕不應該將其置之死地,只有正確的、恰當的方法,才能使這個“朝陽行業”與“脆弱行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