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太陽每秒鐘使用約5億噸的氫原子參與聚變,在過去的46億年原子核燃燒中僅消耗了0.03%的質量。預計太陽的壽命可達100億年,目前正處于穩定而旺盛的中年期。
太陽能是太陽內部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產生的能量。地球軌道上的平均太陽輻射強度為1367kw/㎡。在海平面上的標準峰值強度為1kw/㎡,地球表面某一點24h的年平均輻射強度為0.20kw/㎡,相當于有102000TW的能量,人類依賴這些能量維持生存。盡管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約為3.75×1026W)的22億分之一,但已高達173000T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于500萬噸煤,一年內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總量折合標準煤共約1.892×1013千億TW。
我國屬于太陽能資源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年日照時數大于2000小時的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有條件發展太陽能電站的沙漠和戈壁面積約為30萬平方千米,占沙漠總面積的23%。光熱發電對太陽直接輻射強度(DNI)要求很高,甘肅河西走廊、青海、西藏以及新疆的哈密和吐魯番地區的光熱資源條件較好,預計可開發潛力為800萬千瓦。
隨著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視,光熱發電發展不斷加速。西部很多城市都在醞釀上馬光熱發電項目,我國在產業指導目錄中將光熱發電列為新能源鼓勵類中的第一項,對于光熱發電系統設備的產業化而言是重大利好。
目前,太陽能存在很普遍,有著無限的儲量。全球的科學家都在尋找讓太陽能可以充分利用的方法,來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所以,利用太陽能還需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