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農村包圍城市
1998~2008年,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37%。2009年,受益于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行業增長率提升到35.5%。2011年,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生產太陽能集熱器576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6%。
家電下鄉拉開了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高速增長的序幕,但是3年多的推廣也部分透支了農村市場的購買力。
今年以來,許多中小型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賴以生存的零售市場開始出現下滑。中怡康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1~6月國內太陽能熱水器零售額同比下降了35.25%。但是實際上,零售市場低迷重創的只是中小企業,主流企業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已經吹響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集結號。
為了推進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早在2006年,深圳市就已經出臺了太陽能熱水器強制安裝政策,此后各地也紛紛出臺類似的強制安裝政策。今年3月,北京市出臺《北京市太陽能熱水系統城鎮建筑應用管理辦法》,其示范帶動作用令業內為之一振,大大加強了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進軍城市市場的決心。
各主流企業一方面響應國家政策積極推廣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創新滿足城市消費者的需求。受國家保障房建設、城鎮化推進的帶動,以及能源合同管理這一新商業模式的促進,近兩年各大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工程市場占比均有所提升,如皇明達到25%,華揚提升為30%,萬和的工程業務量更是成倍增長。
品牌:集中度有望提高
零售市場的低迷并未影響主流企業的表現。5月21日,擁有太陽雨和四季沐歌兩大品牌的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在滬市A股主板正式掛牌,成為國內首家登陸主板市場的太陽能光熱企業。不僅是日出東方,皇明、力諾瑞特等品牌企業的銷售均呈增長態勢。海爾相關負責人更是表示,2012年1~4月,海爾太陽能熱水器銷售額同比增長近50%。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目前國內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還比較分散,品牌集中度也仍然較低。即使如日出東方,2011年在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占有率也僅為8.2%。帥康集團副總裁劉春華曾透露,如果現在有企業說自己占領了太陽能熱水器市場10%的份額,恐怕都很難令人信服。
節能新政中太陽能熱水器的補貼金額達到40億元,如果按每臺補貼400元計算,共可補貼100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這將大大拉開高、低能效產品的價格,低能效產品注定出局。不僅如此,補貼政策還對推廣量設置了門檻,小型企業幾乎沒有入圍的可能性。由以上措施,我們不難發現相關部門意在通過節能補貼新政,引導廣大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轉變發展方式,鼓勵企業將壓低產品售價以取得市場份額的策略,轉為重視技術研發、提高產品能效,最終通過扶持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實現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完成產業升級。
產品:安全與創新并重
近年來,由太陽能熱水器引發的雷擊、火災、爆炸等事故不斷見諸報端,這也讓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經常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前瞻產業研究院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部分中小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為了達到短時間內搶占市場的目的,忽視產品質量,用低成本、低價格去沖擊市場。由于低價次品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消費信心,安全問題已經引起業內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產品創新也困擾著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例如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發展了二三十年也就一直是那個樣子,革命性的創新簡直難于上青天。
但新興城市市場的需求和新一輪節能家電補貼政策讓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有了明確的著力點。業內知名專家陳講運表示,皇明的偏心聚光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航大星光的追日太陽能熱水器,力諾瑞特、萬和、成都創熱、四川天煌等的太陽能與燃氣結合系統、太陽能與熱泵結合系統,都是很好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