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我用的是爛象。”10月30日,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在記者招待會上如此大聲提醒與會者。他表示,節能惠民工程只是一個引爆點,產品質量檢測已經讓人不敢想象,江蘇質檢院出具的報告“不是瑕疵,而是造假”,并建議取消日出東方補貼資格。
江蘇質檢院是隸屬于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全額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是從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的省級綜合性檢驗機構,并有經國家質檢總局授權成立的多個國家級產品檢測中心。
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對此表示,已經關注到黃鳴對江蘇省質檢院出具的太陽能熱水器檢測報告的質疑,質檢總局已責成江蘇省質監局按照有關規定認真調查太陽能“騙補門”事件。
在沉默近半個月之后,日出東方董事長徐新建則憤怒指責,黃鳴此舉是想“搞爛整個行業”。
黃鳴爭議“騙補”一事背后,并非光是爭取“節能惠民工程補貼”那么簡單。市場地位下滑、房地產投資不景氣、IPO連番失利,舊傷新痛使黃鳴抓住日出東方不依不饒。另外,在黃鳴心中,還有著一個更大的計劃從未向外界透露過。
失意皇明
作為太陽能熱水器的前銷量冠軍,2008年之前,皇明太陽能是該行業的第一品牌及市場占有率第一。
2008年,日出東方突然超越皇明,在國內太陽能熱水器市場中占有率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這得益于當年開始啟動的家電下鄉工程。
2008年12月31日,家電下鄉的名單中添入了太陽能熱水器,這一下點燃了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爆發的引信。2009年,全行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大關,從業企業超過5000家,較之2002年700多家、80億元的產值已有超過600%的成長。
日出東方無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日出東方旗下擁有“太陽雨”、“四季沐歌”兩個品牌。華泰證券的數據顯示,“太陽雨”品牌目前市場占有率排在第一位,市占率約4.5%,“四季沐歌”品牌市占率不到4%。
四季沐歌的營銷副總朱傳軍告訴記者:“皇明產品定位偏高,所以家電下鄉的機遇沒有抓住。”
財政部的太陽能家電下鄉產品招標公示顯示,皇明中標的30個品種僅有三款價格在2500元以下,最高一款的價格達到了3998元,接近4000元的規定上限。而太陽雨、四季沐歌、桑普等太陽能熱水器品牌均有多款價格在2000元以下的品種。
價格對于農村消費者選擇商品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皇明在家電下鄉政策之下并未獲得太多收益。皇明的代理商們面對這樣的窘境,也不是沒想過辦法。陜西曾發生代理商將免費提供的配件向下游收費銷售的事情。結果可想而知,皇明被打了一個“坑農害農”的烙印,取消了2010年在陜西的補貼資格。
未能抓住家電下鄉機遇的皇明,在其財報上也有所體現。皇明集團旗下擬上市公司皇明控股合并報表的凈利潤顯示,2008年至2011年9月,皇明的凈利潤從1.97億元、1.09億元、0.75億元,一直滑落到0.28億元。
在過去的五年中,在熱水器之外,皇明將另一項主業放在房地產上。然而財報顯示,2011年1月至9月,皇明控股的主業光熱產品、光電產品、溫屏玻璃收入占比達到90%以上,而旗下3家核心地產子公司悉數虧損。
目前,皇明控股旗下的地產主打產品——德州蔚來城二期有近一半貨量沒有售出。黃鳴對此承認,房地產調控對公司影響頗大,“如果可以早兩年賣,可以躲過這場調控。”
業務專攻的不同,在業績上體現得更為明顯。2010年,日出東方主營業務收入24.99億元,凈利潤1.26億元;皇明集團收入18.68億元,凈利潤只有7495.8萬元。以太陽能熱水器銷量計算,皇明集團當年銷售86.83萬臺,日出東方則超出皇明一倍,賣掉171.76萬臺。
在資本市場上,已經走下坡路的皇明集團更是連受打擊。今年6月29日,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的名單中,皇明太陽能赫然在列。有知情人士指出:“皇明新能源業務盈利能力下滑,房地產業務又受調控限制,可能是IPO失敗的主因。”
盡管如此,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日信證券一位分析師表示,皇明太陽能目前在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占有率僅次于日出東方,列第二位。“但追隨者增速更快,皇明如果再不抓住節能惠民工程的機會,那么未來不僅難以再次成功IPO,甚至在太陽能熱水器一線市場軍團中愈加落后。”
質疑始末
黃鳴又何嘗不知道節能惠民工程對于皇明太陽能的重要意義。所以這一次他寧可頂著所謂“搞爛整個行業”的罵名,也堅持不懈地指責行業老大日出東方。
惠民節能工程是指《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太陽能熱水器推廣企業目錄》(第一批),進入目錄的產品若能確認銷售,有望拿到每臺100元以上的補貼,補貼總額約40億元。
10月15日,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質疑說:自5月國家開展“太陽能惠民工程”以來,江蘇質檢院涉嫌偽造質檢報告,與日出東方聯合騙取國家政策補貼,稱兩家根本無法在從節能惠民政策確定到首批入圍名單出爐的半個多月時間里完成160個產品的檢測工作。
時隔8天,皇明太陽能再度發難,稱江蘇質檢院報告的“三個疑點”:檢測地點不符合法規、檢測時間未達到國家標準、檢測報告數量與江蘇質檢院測試能力嚴重不符。
面對黃鳴的質疑,江蘇質檢院與涉事的日出東方均立即公告表示“有先見之明,提前檢測”。
徐新建表示,2012年6月惠民工程節能啟動前后,在其較長的反復爭論制定過程中,日出東方與行業其余前6家企業均全程參與,與政策制定部門深入討論。同時,由于公司長期對國家政策的研究,預見國家為擴大內需會啟動太陽能光熱產品市場。
“從2012年3月開始,我就要求公司有關部門依照規定陸續向江蘇質檢部門報送產品。”徐新建承認,惠民節能工程從發出消息到報送材料只有4天時間,其中還有兩個休息日,為此社會質疑聲音不斷。如果能夠在時間的設計上更加科學一點,可能會更合理。
不過,10月28日,江蘇省質檢院態度卻有戲劇性變化。其在其官網發表聲明,承認“檢測時間”有誤,愿意重新對該批產品進行檢驗或商請有關部門指定權威機構進行復檢。
在江蘇省質檢院承認監測報告存在瑕疵后,黃鳴對此并不認同,其指責江蘇省質檢院“根本上是在造假”,稱日出東方太陽能實驗室3月進行檢測時未在中國能效標識管理中心進行備案,彼時怎么能進行檢測?“不合規,也不合法。”
對此,日出東方則堅決否認這一說法。日出東方董秘劉偉表示,黃鳴混淆了概念,日出東方的實驗室早在2011年就獲得了國家認可,愿意隨時復檢,“愿把公司的產品和皇明同型號的產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檢驗”。
在10月29日指責江蘇質檢院的公告說明后,日出東方再于11月1日對江蘇質檢院作出回應,對其提出的“報告不符合相關規則中對第三方的要求”一說表示堅決不認同,并稱由于江蘇質檢院的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的損失,將保留對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日出東方迫切希望以此證明清白,但黃鳴并不買賬。在其看來,第一輪惠民工程已經實施,再度復檢沒有什么意義,關鍵在于取消涉嫌造假企業的首批節能惠民補貼資格,并建議“國家部委應該嚴懲造假者,以正視聽”。
一石三鳥
表面上看,黃鳴的“攪局”似乎收到了一些成果。但黃鳴的真實目的可能并不止拉下日出東方這么簡單。
力諾太陽能一位高管分析,目前光熱行業的增速已經下降,2011年以來,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傳統熱水器零售市場開始飽和,并出現不同程度的停滯和下滑,“入圍節能補貼則意味著品牌能被市場認可,從而獲得國家補貼,這將有利于深陷價格戰和成本上漲雙重壓力之中的光熱企業。”
1998至2008年,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37%。2009年,受益于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增長率提升到35.5%,并涌現出太陽雨、桑樂等品牌。但新的進入者很快沖淡了既有市場的獲利者,并使得整個行業陷入混戰。
根據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提供的報告,目前全國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共有3000余家企業。在這些企業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30多家,產值過10億元的企業只有4家。中怡康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熱水器市場延續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低迷,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下降尤為明顯,零售量和零售額的降幅分別達到36.19%和35.22%。